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楠楠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调节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血红素加氧酶
  • 2篇体外
  • 2篇基因
  • 2篇共培养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病毒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乙型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8篇付楠楠
  • 6篇宋红丽
  • 5篇刘涛
  • 5篇吴本娟
  • 3篇沈中阳
  • 2篇杜杰静
  • 2篇郭瑞雪
  • 2篇杨洋
  • 1篇张文
  • 1篇郑卫萍
  • 1篇张友成
  • 1篇王玉亮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MSCs)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M MSCs ,用载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形成HO-1/BM MSCs,与大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CD25、CD71的表达。结果 HO-1/BM MSCs参与共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进程均被抑制、促炎因子( IL-2、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降低、抗炎因子( IL-10)的分泌量升高、T淋巴细胞CD25和CD71的表达降低,与BM MSC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O-1/BM MSCs较BM MSCs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付楠楠宋红丽吴本娟刘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表达microRNA-203tough decoy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应用
2014年
目的建立表达microRNA(miRNA)tough decoy(TuD)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方法,并检测其对细胞内miRNA表达水平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在慢病毒表达质粒pSIH1-H1-copGFP中通过两步克隆,首先构建miRNA TuD通用骨架质粒,进一步构建特异性针对大鼠miR-203的TuD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慢病毒后,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同时用pSIH1-H1-copGFP空质粒包装慢病毒,感染BM-MSCs作为对照。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miR-203的水平变化,并用CCK-8法和Annexin V-PI双标记法分别检测BM-MSCs的活性和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pSIH1-H1-copGFP质粒的miR-203 TuD表达载体,并对其序列进行了验证。用表达miR-203 TuD的重组慢病毒感染BM-MSCs后第3、6、9天检测细胞内源性miR-203表达水平降低,同时细胞活性增高,凋亡比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步克隆法构建miRNA TuD表达载体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其表达产物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内源性miRNA水平,同时影响细胞表型。
刘涛王玉亮宋红丽付楠楠吴本娟沈中阳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慢病毒属微RNASTOUGHDECOY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MSCs)对体外活化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提取Wistar大鼠BM MSCs及新鲜脾淋巴细胞做共培养。实验分3组,3个时间点:分别为0、24、48 h脾淋巴细胞/BM MSCs+刀豆蛋白A(ConA)(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onA(对照组),单纯淋巴细胞组(空白组)。MTT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及TGF-β水平,流式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4、48 h在2个时间点T淋巴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在2个时间点有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IL-10、TGF-β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3)实验组Foxp3+T调节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4)随着时间延长,空白组及对照组T淋巴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T淋巴细胞活性随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 MSCs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并通过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抑制免疫应答。另外,BM MSCs可通过自分泌及诱导T调节细胞产生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下调免疫反应,产生免疫耐受。
杜杰静宋红丽沈中阳郭瑞雪吴本娟付楠楠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共培养
小肠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
2012年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付楠楠宋红丽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术后全胃肠外营养静脉通道挽救生命
内含子源性长链非编码RNA SOS1-IT1对肝癌细胞的调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寻内含子来源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OS1-IT1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作为细胞模型,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EdU实验检测细胞DNA复制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RNA序列中的miR-124潜在结合位点(MRE)。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作为SOS1-IT1及其MRE,以及miR-124的过表达载体。将MRE克隆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编码区下游,构建荧光报告基因质粒。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24对MRE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和调控。结果在人肝癌QGY-7703细胞系中,过表达lncRNA SOS1-IT1能够增强细胞的活性[(1.184±0.114)vs.(0.928±0.104),P<0.05]并加速DNA复制[(0.625±0.013)vs.(0.206±0.016),P<0.05],抑制SOS1-IT1则降低细胞活性[(0.648±0.062)vs.(0.870±0.091),P<0.05]并减缓DNA复制[(0.126±0.022)vs.(0.271±0.033),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SOS1 mRNA及SOS1-IT1分别包含3个和1个潜在的miR-124的MRE。荧光报告基因实验确定,SOS1 mRNA的前2个MRE,以及SOS1-IT1的MRE均为miR-124的有效结合位点。用包含SOS1-MRE的荧光报告基因质粒转染QGY-7703细胞,同时表达SOS1-IT1的MRE能够增强荧光强度[(3.68±0.315)vs.(2.71±0.180),P<0.05]。进一步过表达miR-124后,荧光强度发生回落[(1.09±0.143)vs.(4.04±0.079),P<0.05]。若将任意一个MRE序列突变,荧光强度不再发生变化[(2.57±0.244)vs.(2.71±0.180);(2.66±0.200)vs.(2.88±0.169),均P>0.05]。结论内含子来源的lncRNA SOS1-IT1能够与宿主基因SOS1竞争性结合细胞内源性miR-124,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促进SOS1的表达,并促进肝癌细胞的活性和DNA复制。
付楠楠刘蕊刘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微RNA内含子
转基因小鼠特异性免疫效应淋巴细胞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转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转HBV基因的小鼠DCs,在体外用HBV表面抗原(HBs Ag)和核心抗原(HBc Ag)诱导DCs成熟。将成熟DCs与小鼠自体来源的淋巴细胞共刺激后形成特异性的免疫效应细胞(IEC),再与人肝癌细胞系Hep G 2.2.15细胞共培养,采用生物化学、流式细胞仪、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肝功能、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水平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诱导成熟的DCs与IEC共同作用Hep G 2.2.15后,其细胞的形态、酶学无明显变化,但上清液中HBV DNA分泌明显减少,以及细胞内HBV DNA和ccc DNA水平也明显降低,与未成熟D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上清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分泌有明显变化:HBV DNA高表达时,IFN-γ和IL-2水平下降,而IL-10升高;HBV DNA低表达时,干扰素-γ(IFN-γ)和细胞白介素-2(IL-2)水平上升,而IL-10水平下降。结论 HBV相关抗原刺激成熟的转HBV小鼠的DCs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刺激后形成的特异性IEC,在体外对HB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参与其变化。
宋红丽郑卫萍杨洋刘涛吴本娟付楠楠张友成沈中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复制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Adv-HO-1)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dv-HO-1和生理盐水组。采用RT-PCR检测HO-1 mRNA含量,ELA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Occludin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O-1 mRNA含量明显升高,TNF-α、DAO、D-乳酸明显降低,小肠病理损伤明显减轻,Occludin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O-1能降低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并修复紧密连接、保护肠道。
吴本娟宋红丽付楠楠刘涛张文杨洋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肠黏膜屏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肠上皮环境下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肠上皮细胞环境中产生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挑选培养状态良好的结肠癌细胞系CaCo-2,提取Wistar大鼠骨髓MSCs及新鲜脾淋巴细胞做共培养。实验分4组,实验组为脾淋巴细胞、骨髓MSCs、CaCo-2共培养+刀豆蛋白A(ConA),对照组为脾淋巴细胞、CaCo-2共培养+ConA,增殖组为脾淋巴细胞+ConA,空白组为单纯脾淋巴细胞。分别于培养0、24、48 h后,MTT检测T细胞活性,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结果在单层肠上皮共培养环境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TNF-α也有显著降低(P<0.05),IL-10、TGF-β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升高;T细胞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P<0.05)。结论在体外单层肠上皮细胞环境中,骨髓MSCs可以通过直接抑制T细胞活化产生TNF-α抑制免疫应答,并可间接通过自分泌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下调免疫反应,产生免疫耐受。
杜杰静宋红丽沈中阳郭瑞雪吴本娟付楠楠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CACO-2共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