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兆宗

作品数:33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腰椎
  • 8篇细胞
  • 6篇骨折
  • 6篇关节
  • 6篇关节炎
  • 5篇退变
  • 5篇椎间盘
  • 5篇疗效
  • 5篇节段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性关节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滑膜
  • 4篇滑膜细胞
  • 4篇骨性
  • 4篇骨性关节
  • 4篇骨性关节炎

机构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付兆宗
  • 16篇江建明
  • 13篇陈忠羡
  • 9篇刘一涛
  • 9篇杨德鸿
  • 8篇王凤龙
  • 8篇王飞
  • 7篇张兆飞
  • 6篇谢清华
  • 5篇林振
  • 5篇向珊珊
  • 5篇赵振东
  • 5篇雷洪俊
  • 5篇袁亮
  • 4篇冯瑞强
  • 4篇薛忠林
  • 3篇蒋雄健
  • 3篇孟越
  • 3篇梁胜根
  • 3篇瞿东滨

传媒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成骨效应的Wnt信号通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模拟肽在促进小鼠成骨细胞成骨过程中对Wnt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其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3日龄C57BL乳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取贴壁生长的第1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PTH(1-34)组、G1R19(1-34)组和G1R19(1-28)组分别加入10 nmol/L PTH(1-34)、10 nmol/L G1R19(1-34)、100 nmol/L G1R19(1-28),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0.1%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OC)、Wnt2、Wnt5b、Wnt7b基因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7 d可见细胞排列紧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细胞培养14 d ALP染色可见细胞质中出现蓝染颗粒,成骨诱导培养28 d茜素红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中红色矿化结节形成。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各处理组OC、Wnt5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TH(1-34)组、G1R19(1-34)组Wnt7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G1R1(91-34)组高于PTH(1-34)组和G1R1(91-28)组;PTH(1-34)组β-caten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mRNA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检测的Wnt相关因子中,PTH(1-34)和G1R19(1-34)对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G1R19(1-28)对非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
冯瑞强江建明李俊青付兆宗林振袁亮杨德鸿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WNT信号传导通路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6采用PKP治疗的32例例合并椎体裂隙征(观察组)与32例无合并椎体裂隙征(对照组)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塌陷情况。结果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4~4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突角度优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椎体塌陷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内裂隙征好发于骨密度值低、制动差的患者,采用PKP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是中期随访时容易发现伤椎椎体塌陷的情况。
付朝华蒋雄健付兆宗劳永斌陈忠羡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Con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期疗效
目的:探讨Cofl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远期疗效。&lt;br&gt;  方法:2007年8月~2010年11月期间采用CoflexTM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7例,男19例,女8例...
袁亮江建明付兆宗刘鹏林振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疾病临床疗效
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是影响其细胞定位与成骨作用的关键区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为其重要的功能片段,进一步研究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突变(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是否影响其进核及成骨分化,探讨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 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培养2 d,用100 nmol/L PTH(1-34)刺激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共聚焦镜下观察细胞内CITED1位置变化。将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按相应体系转染MC3T3-E1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成骨诱导4周,另一组成骨诱导基础上进行10 nmol/L PTH(1-34)间歇刺激(每48 h刺激4 h)4周,测ALP酶活性及Ca离子浓度并进行ALP及茜素红染色。行RT-PCR实验分析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的表达量。结果 PTH(1-34)可促进CITED1进核,将CITED1氨基酸63-84片段突变后,可明显抑制该反应。4周成骨诱导后,CITED1过表达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分化,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CITED1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进一步研究表明,CITED1过表达抑制PTH(1-34)诱导的成骨细胞分化,而CITED1突变质粒(9S>A)可逆转该反应。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也验证了以上结论。RT-PCR结果提示: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明显高于CITED1质粒过表达。结论 CITED1 63-84片段丝氨酸为其重要的功能位点,可影响其细胞进核及成骨分化。
林振袁亮孟越冯瑞强付兆宗杨德鸿
关键词:PTH成骨分化基因突变
一种新型大鼠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脊柱融合模型,并证实不同融合骨量对融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制备椎间融合模型,取双侧髂骨制成颗粒骨,A组0.3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B组0.2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C组空白对照组,融合节段选择第1尾椎。3、6周后进行手触检查、X线评分,6周后组织学观察。结果 3周时手触检查:A组融合率为10%、B组、C组无一例出现融合;6周:A组融合率为40%,B组为40%,C组未融合。X线评分系统,术后3周:A组(2.567±0.876)分,B组为(2.467±0.878)分,C组为(0.233±0.316)分;术后6周:A组为(3.233±1.218)分,B组为(3.267±1.235)分,C组为(0.467±0.322)分。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已融合区有大量新生骨形成,C组可见纤维组织分布占大多数。结论本实验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大鼠脊柱融合模型。
张兆飞江建明付兆宗王凤龙王飞杨德鸿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柱融合骨移植
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疼痛和ODI评分、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结果:(1)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身体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明显更少,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5.56%,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达到90%,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减压术应用于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可靠安全,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赵振东付兆宗刘一涛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近期疗效
退变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探讨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取腰椎退变和未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HE染色、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V/PI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PCR等方法,对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情况、凋亡、及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进检测。结果软骨终板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关节软骨,有II型胶原表达。退变软骨终板较未退变软骨终板活性及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Ⅱ型胶原合成减少。结论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腰椎终板软骨细胞,并证明了退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增加,而活性降低,基质合成减少。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软骨的生物学性状奠定基础。
王飞江建明王凤龙付兆宗张兆飞瞿东滨
关键词:生物学凋亡
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脊柱外科对4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需要进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相邻节段已出现影像学改变的患者通过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进行Topping-off手术,其中男性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6岁(52~76岁);双节段手术32例,三节段手术11例;L2/3动态固定8例,L3/4动态固定19例,L4/5动态固定16例;头端动态固定39例,尾端动态固定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动态固定节段与其相邻节段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高度(DSH)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等。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7±16min(90~15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280±72ml(200~450ml),平均住院时间9±2d(7~12d);腰/腿痛VAS和ODI术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其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前动态固定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低于或等于Ⅴ级时术前与术后1年椎间盘退变情况有差异(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其相邻节段ROM、DSH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固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退行性疾病Topping-off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能够保留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一定的活动度,有效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盘状态。
谢清华彭文陈忠羡刘一涛冯志强雷洪後付兆宗
关键词:相邻节段退变腰椎退行性疾病
计算机术前设计在Maxmore椎间孔镜穿刺技术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在椎间孔镜穿刺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采用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辅助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术前利用CT三维图像确定进针点并测量穿刺针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与人体横断面的夹角及进针深度.记录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天、术后6个月进行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72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建立通道时间15~30分钟,镜下手术操作时间25~40分钟,平均30.2±3.7分钟,X线透视次数15~30次,平均20.3±3.7次.1例术后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对症治疗3个月缓解;1例残存臀部疼痛不适;1例术后3个月复发,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9~16个月,平均13.5±1.2个月.VAS评分术前7.3±0.6分、术后1天2.7±0.5分(P〈0.05),术后6个月1.5±0.4分;JOA评分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为15.5±2.33分、20.1±2.63分、25.32±2.11分,术前与术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按MacNab评分系统,优57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8%.结论:计算机术前设计穿刺通道应用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椎间孔镜穿刺操作精准性,缓解疼痛,获得满意的疗效.
谢清华陈忠羡刘一涛付兆宗薛忠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计算机术前设计
经X-tube与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X—tube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X—tube行髓核摘除手术46例,经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40人。按Naka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X-tube组与ME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tube组切口长,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经X-tube组与MED组的住院天数、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患者伤口皮肤周围坏死,给予对症换药及缝合治疗后愈合;术中静脉丛给予双极电凝止血,未见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两种微创技术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经X—tube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相对简便,学习曲线短,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付朝华陈忠羡梁胜根范全薛忠林付兆宗谢清华赵振东原向伟秦英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腰椎间盘切除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