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潜

作品数:21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牙周
  • 10篇牙周炎
  • 4篇牙周炎患者
  • 4篇龈下
  • 3篇牙龈
  • 3篇胰岛
  • 3篇上颌
  • 2篇单胞菌
  • 2篇牙周病
  • 2篇牙周手术
  • 2篇牙龈卟啉单胞...
  • 2篇胰岛素
  • 2篇治疗一例
  • 2篇上颌窦
  • 2篇生物玻璃
  • 2篇实验性牙周炎
  • 2篇手术
  • 2篇丝线
  • 2篇丝线结扎
  • 2篇侵袭性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沈阳市口腔医...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作者

  • 21篇于晓潜
  • 4篇沙月琴
  • 4篇陈智滨
  • 4篇康军
  • 3篇栾庆先
  • 2篇孟焕新
  • 2篇赵亦兵
  • 2篇钟金晟
  • 2篇安娜
  • 2篇安悦邦
  • 2篇和璐
  • 2篇欧阳翔英
  • 2篇高丽
  • 2篇黄振
  • 1篇冯向辉
  • 1篇袁超
  • 1篇张立
  • 1篇朴牧子
  • 1篇刘荣坤
  • 1篇夏雪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系统治疗一例
本文报告了一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系统治疗的诊疗经过。患者自述刷牙出血数年,无牙龈肿痛,牙松动等不适。1年前曾于外院"洗牙"。临床检查见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一般,大量龈下牙石,牙龈色红,水肿。后牙普遍探诊深度(PD)6-8mm,...
刘国景于晓潜栾庆先
文献传递
生物玻璃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局部应用生物玻璃对牙周临床指标及患者敏感症状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60名,采用双盲设计,随机将患者分为粉膏组(生物玻璃粉剂与生物玻璃膏剂)、粉剂组(生物玻璃粉剂与安慰膏剂)、膏剂组(安慰粉剂与生物玻璃膏剂)和对照组(粉剂与膏剂均为安慰剂)。刮治后牙周袋内应用粉剂,6周内以膏剂刷牙。刮治后1、2、3周以及6周时,检测冷刺激敏感度;刮治后6周及3个月时,记录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结果:生物玻璃粉剂与膏剂的应用对刮治后1、2、3周的牙本质敏感度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刮治后6周,对照组的牙本质敏感状况也基本消失,各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刮治后6周,应用生物玻璃粉剂或膏剂组的BI值均有明显降低;应用生物玻璃粉剂组在刮治后6周时的PD和CAL值均小于未应用组,且应用生物玻璃粉剂或膏剂对刮治后3个月的CAL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牙周刮治后的牙本质敏感在6周内多可自行缓解,而生物玻璃粉剂和含有7%生物玻璃的膏剂均可有效降低敏感的发生率和敏感程度;生物玻璃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有效降低BI,改善PD和CAL。
于晓潜安悦邦栾庆先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生物玻璃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伴上颌窦炎微创拔除一例
7年前,患者因右侧后牙区胀痛于外院就诊,冲洗上药,症状未完全缓解;2年前,患者自觉右侧鼻塞脓涕,持续数月不消失,于外院诊断为"鼻窦炎"并行上颌窦中鼻道开窗及清创术,术后仍有脓涕,需每日冲鼻。临床检查:17颊侧正中PD>1...
刘国景于晓潜栾庆先
文献传递
龈下菌斑涂片两种染色分类方法的比较
2004年
目的 :用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同一龈下菌斑样本进行分类计数 ,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提出应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法 :随机抽样采集 4 0例牙周病患者的 80个位点龈下菌斑 ,同一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光学显微镜油镜 (15× 10 0 )镜检共计数 2 0 0个细菌 ,包括 5种不同形状细菌。采用SPSS 10 0 1统计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染色分类方法计数统计结果为螺旋体、弯曲菌、梭形菌 3种菌数值P >0 0 5无统计学意义 ,而球菌、杆菌 2种菌数值经统计P <0 0 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刚果红负染简便易行 ,但龈下菌斑球菌、杆菌进行百分计数时 ,不适宜用刚果红负染法 ,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陈智滨康军于晓潜孟焕新
关键词:龈下菌斑涂片革兰染色细菌
牙周病学前期实习中牙周手术缝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在牙周病学前期实习中引入厚橡胶片模拟牙龈建立牙周手术缝合模型,并与传统使用薄乳胶片模拟牙龈缝合模型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教学效果.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2004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2005级八年制口...
安娜欧阳翔英康军于晓潜赵亦兵钟金晟王晶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牙周病学
文献传递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对胰岛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观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胰岛组织形态、检测外周血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表达情况,探讨慢性牙周炎对胰岛的影响。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慢性牙周炎组15只,慢性牙周炎组行双侧上颌磨牙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基线和12周采集外周血,12周处死大鼠,取颌骨和胰腺组织标本做切片,观察牙周和胰腺的组织学改变,测量牙槽骨吸收高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COX-2表达情况。结果:12周时牙周炎组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达(10.02±2.16)pg/mL,较对照组(7.64±1.59)pg/mL有明显升高(P<0.05)。但牙周炎组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形态和COX-2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等程度慢性牙周炎尚不足以造成大鼠胰岛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于晓潜夏雪沙月琴
关键词:牙周炎胰岛环氧化酶-2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龈中表达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在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名患者共20个位点牙龈组织中RAG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布,并进行了半定量检测。其中慢性牙周炎(CP)患者5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发牙周炎患者4名。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相应位点龈沟液及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进行测量。结果:RAGE阳性细胞在2组的龈组织中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且RAGE的表达与TNF-α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2组龈沟液中IL-6及TNF-α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但二者的浓度在NIDDM组有高于CP组的趋势。结论:RAGE参与了NIDDM伴发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的破坏。
于晓潜沙月琴刘荣坤陈智滨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牙周炎2型糖尿病
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
2018年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发展到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解剖因素治疗难以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上颌磨牙比下颌磨牙解剖更为复杂,一旦治疗失败,上颌窦底骨质大量吸收,会给之后的修复尤其是种植带来较大的风险及较差的预后。不同程度的根分叉病变需要不同的处理办法,CBCT可以在治疗前对其做出详细评估,准确率高达82%~84%,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的远期疗效也直接影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3度根分叉病变对治疗的反应较差,尤其是伴有≥7 mm牙周袋时是失牙的高风险因素;3度根分叉病变伴有两个位点的PD≥6 mm是选择种植修复需要做上颌窦提升的一个信号。
刘素梅于晓潜
关键词: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
孕妇牙周炎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的关联被引量:11
2009年
There were increasing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of periodontitis with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 in the recent 10 years.PLBW is associated with about half of all perinatal mortality.Known factors which could induce PLBW include smoking,genetics,alcohol,prenatal care,nutri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s,However,there are still about 25% of PLBW cases occur with etiology unknown.Many evidences suppor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PLBW.Periodontitis is a risk factor of PLBW,but the mechanism is unclear.Current theory suggests that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adversely affects pregnancy outcomes by one or two mechanisms.First,women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may expe-rience more frequent and severe bacteremia than periodontally healthy women.As a result,the uterine cavity may become exposed to or colonized by periodontal bacteria or their byproducts(e.g.lipopolysaccharides).Once they reach the maternal-fetal unit,oral bacteria may elicit an inflammatory cascade that leads to preterm labor.A second putative mechanism does not require oral bacteria to colonize the uterine cavity.Rather,cytokines generated within the diseased periodontal tissue may enter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e a similar cascade,again leading to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 and birth.Therefore,oral health instruction and periodontal treatment may decrease the infection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PLBW.For the present,the best advice for a woman who contemplate pregnancy is effective brushing for two times per day and regular periodontal treatment.
沙月琴黄振陈智滨康军和璐于晓潜
关键词:牙周炎婴儿早产孕妇
生物玻璃在龈下刮治中的疗效评价
于晓潜安悦邦孟焕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