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壮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玉米
  • 3篇植酸
  • 3篇植酸酶
  • 3篇酸酶
  • 3篇转基因
  • 3篇基因
  • 2篇正交
  • 2篇转基因玉米
  • 2篇基因玉米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幼虫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幼虫
  • 1篇玉米籽粒
  • 1篇玉米子粒
  • 1篇杂草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实验法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植酸酶活性

机构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于壮
  • 6篇张明
  • 4篇宋新元
  • 4篇张欣芳
  • 3篇刘娜
  • 2篇柳鸿敏
  • 2篇邢珍娟
  • 2篇盖春宇
  • 2篇李静
  • 2篇康岭生
  • 1篇朱慧萍
  • 1篇夏蔚
  • 1篇董立明
  • 1篇邵改革
  • 1篇杨向东
  • 1篇李新海
  • 1篇王玉民
  • 1篇赵宁
  • 1篇丛斌
  • 1篇李静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油酸转基因大豆HOA_(80)生存竞争能力检测被引量:9
2010年
本试验对高油酸转基因大豆HOA80、受体大豆SW80和常规对照大豆吉育71开展荒地生存能力、繁育能力等方面的安全检测。结果表明:正常播种条件下,高油酸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等方面与受体大豆相一致;与杂草相比,3个大豆品种表现为生长速度慢、覆盖度小和繁殖力低等。在地表撒播条件下,3个大豆品种均不能成苗。由此可见,高油酸转基因大豆没有增强其自身生存能力和繁育能力,也没有与杂草相竞争的优势,对农业环境生态安全无影响。
康岭生杨向东王玉民谭喜昌宋新元于壮张欣芳张明
关键词:繁殖能力
正交实验法优化转基因玉米中植酸酶的提取工艺
2011年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值、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酶提取效率的影响,探索超声提取转基因玉米中植酸酶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pH值5.5,料液比为1∶4,提取时为15 min。
刘娜柳鸿敏于壮张欣芳盖春宇邢珍娟陈奕冰李静张明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植酸酶正交实验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籽粒中植酸酶的提取与检测方法
一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籽粒中植酸酶的提取与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液pH为5.50,料液比为1∶4,提取时间为15min;将上述提取物与浓度为0.1mmol/L的底物应用液在pH为5.50的乙酸缓冲溶液中反应30min。...
宋新元于壮刘娜李静张欣芳张明李飞武李葱葱邢珍娟邵改革康岭生董立明夏蔚赵宁
文献传递
玉米子粒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子粒中植酸酶活性检测方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0.1 mmol/L,pH 5.5,反应时间30 min为最佳测定条件。
刘娜李静柳鸿敏盖春宇于壮张明
关键词:玉米子粒植酸酶活性正交试验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被引量:21
2011年
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是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归纳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的思路与内容。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应分为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假设验证、风险特征描述等3个步骤,并采用逐层评价模式;安全评价应贯穿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全程,包括应用前预测、研发中筛选、推广前评价、推广后监测。此外,基于科学性和个案分析原则,本文对复合性状、非生物胁迫抗性等新型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宋新元张欣芳于壮李新海张明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环境风险评价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上取食行为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朱慧萍宋新元张明于壮丛斌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转基因玉米幼虫取食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