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融合
  • 2篇早期发育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核
  • 2篇卵母细胞
  • 2篇母细胞
  • 1篇突变
  • 1篇突变位点
  • 1篇胚胎
  • 1篇位点
  • 1篇小鼠
  • 1篇卵丘细胞
  • 1篇核移植
  • 1篇COMPLE...
  • 1篇CDS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乔贵林
  • 3篇姚开泰
  • 2篇江培洲
  • 2篇李欣
  • 2篇黄华
  • 2篇沈新明
  • 1篇刘求真
  • 1篇王爽
  • 1篇方唯意
  • 1篇刘腾飞
  • 1篇刘真

传媒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改进的核移植方法完成小鼠卵丘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 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最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 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 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 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 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沈新明乔贵林江培洲李欣黄华姚开泰
关键词:电融合卵母细胞
不同电融合条件对小鼠卵丘细胞核移植重组胚融合和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电融合条件对来源于小鼠卵丘细胞核移植重组胚的融合和早期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佳电融合参数.方法将直径10~12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在不同电融合条件下诱导两者间的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以及随后发育的早期阶段包括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电融合时电场强度或脉冲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波动,变动范围分别是电场强度1 000~2000kV/cm和脉冲时程40~160 ms.低于容许范围的电融合参数会降低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而高于容许范围的参数会导致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溶解乃至死亡.如果电融合参数在容许范围内,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融合后重组胚的激活,以及发育至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阶段的比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脉冲重复次数以1~2次为佳.结论优化的电融合参数是决定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与重组胚激活的关键因素.
江培洲沈新明乔贵林黄华姚开泰
关键词:电融合卵母细胞胚胎
Plunc基因AF172993序列不是complete CDS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明确Plunc基因AF172993序列是complete CDS还是transcript variant。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Plunc基因CDS区编码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正反双向测序分析,所得序列除了与AF172993序列两两比对,还与nr和人类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新克隆序列在CDS区658位C取代了AF172993序列A,遗传密码子由AAG改变成CAG,相应氨基酸编码也从Gln变为Lys。与人类基因组比对,Plunc基因CDS区658位C碱基能与人类20号染色体基因组2094188位C碱基完全匹配。结论AF172993序列658位A为突变位点,改变了氨基酸编码,实际为Plunc基因的变异体。GenBank数据库注释该序列错误。
方唯意刘真李欣王爽刘求真刘腾飞乔贵林姚开泰
关键词:CDS突变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