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慧芬

作品数:3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篇抑郁
  • 16篇抑郁症
  • 5篇治疗抑郁症
  • 5篇自杀
  • 5篇自伤
  • 5篇西酞普兰
  • 4篇针药
  • 4篇针药结合
  • 3篇心理治疗
  • 3篇药物治疗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针刺
  • 3篇诊疗
  • 3篇症状
  • 3篇躯体
  • 3篇综合征
  • 3篇疗效
  • 2篇大学生
  • 2篇血浆
  • 2篇针刺疗

机构

  • 32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北京大学第六...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青岛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河北省第六人...
  • 3篇四川省精神卫...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34篇乔慧芬
  • 12篇张宁
  • 9篇李箕君
  • 7篇关承斌
  • 5篇张岚
  • 5篇方群
  • 4篇傅强
  • 4篇王欣君
  • 4篇徐曙
  • 4篇王玲玲
  • 3篇张大荣
  • 3篇欧红霞
  • 3篇张心保
  • 3篇陈妍
  • 3篇李雪霓
  • 3篇孔庆梅
  • 3篇栗克清
  • 3篇王振
  • 3篇黄国平
  • 3篇李建兵

传媒

  • 9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 万拉法新缓释剂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万拉法新缓释剂的抗抑郁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符合 CCMD- 2 - R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的患者 ,将研究用药与氟西汀进行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 ,治疗时间为 6周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 结果 :万拉法新缓释剂与氟西汀一样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效果 ,副反应不大于氟西汀 ,两者的最后治疗效果无差异 ,但万拉法新缓释剂起效较快。 结论 :万拉法新缓释剂具有若干优点 ,服用方便 。
欧红霞张心保乔慧芬付强计庆明
关键词:万拉法新氟西汀抑郁症
归因方式的心理病理学作用及干预研究
张宁王纯李箕君乔慧芬郭苏皖张婕杨华欧红霞徐曙
心理病理学研究认为认知、人格、自尊等因素在心理疾病成因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者的归因方式是将负性事件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全面的原因,这是他们产生抑郁的原因。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Beck的认...
关键词:
关键词:归因方式心理病理学抑郁症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分析疗效特点。方法:将9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49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加促睡眠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后HAMD、PSQI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SQI量表各因子分中,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SSRI类抗抑郁药及促睡眠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王欣君王玲玲乔慧芬李建兵
关键词:针药结合抑郁症睡眠障碍
惊恐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对惊恐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柳娜乔慧芬李箕君张宁
关键词:惊恐障碍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应对方式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方法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当地某高校48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6名大一学生完成调查,12.2%(57名)报告既往曾有过自伤,其中67%多次自伤(≥2次);最常见的心理动机是缓解不良情绪。与无自伤组相比,自伤组自责、幻想因子得分高(P<0.05,P<0.01),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低(P<0.05,P<0.01);自伤组女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比男生高(P<0.05)。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具有故意性、反复性、自我隐蔽、损伤程度轻等特征,与自杀行为有本质区别。自伤学生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通过自伤行为来缓解心理应激或冲突。
乔慧芬陈瑜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与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三阶调节中介效应
2023年
目的:分析疼痛敏感性对体验回避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的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相对剥夺感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疼痛敏感性量表对4861名高中生施测。结果:(1)体验回避可调节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相对剥夺感→NSSI中介路径的后半段;(2)疼痛敏感性可调节体验回避的调节作用和体验回避所调节的中介效应,随着疼痛敏感性的升高,不论体验回避何种水平,相对剥夺感对NSSI预测作用降低,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对NSSI的预测力减弱。结论: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与高中生NSSI间存在三阶调节中介效应。
郝阳黄国平乔慧芬乔慧芬史晓蒙罗友鹏余良明安献丽安献丽
关键词:相对剥夺感疼痛敏感性
耳皮内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基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的耳皮内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耳皮内刺组和安慰针刺组,2组患者均接受SSRIs治疗。此外,耳皮内刺组、安慰针刺组采用胶布将毫针贴敷于穴区皮肤表面的方法,留针4 h,每周5次共3周,分别在第0、1、2、3周观察2组HAMD量表、五项因子及SDS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第2周末,HAMD-17和SD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安慰针刺组。与安慰针刺组比较,在第2、3周末耳皮内刺组中睡眠因子的减分率较高,2组HAMD-17总分、五项因子及SDS总分在各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结论:SSRIs抗抑郁药物基础治疗之上加以耳皮内刺可以增强疗效,特别是在改善睡眠方面。由此可见,耳皮内针刺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王红刘晓茹姜劲峰乔慧芬杨颕辉孙志岭
关键词:迷走神经三叉神经抑郁症耳针
抗抑郁剂维持治疗失效的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乔慧芬
关键词:抗抑郁剂抑郁症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不同证型的疗效特点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和分析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后分为肝郁脾虚组(35例)、心脾两虚组(21例)和脾肾阳虚组(24例),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等穴和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有效率为91.4%,心脾两虚组为90.5%,两组均优于脾肾阳虚组的87.5%,(P<0.01,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与脾肾阳虚组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1、2、4周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均P<0.001),其中在治疗2周后,脾肾阳虚组与肝郁脾虚组、心脾两虚组证型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与心脾两虚组、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合并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较好;中医的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更为准确敏感。
王欣君王玲玲乔慧芬李建兵
关键词:针刺疗法针药并用抑郁症
SA4503对抑郁大鼠海马CREB及BDNF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SA4503对抑郁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三个剂量SA4503组(K1-3组)。实验药物干预前1d,大鼠强迫游泳15min建立抑郁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当日,分别腹腔注射1ml等容量的生理盐水(C组)、SA4503 2.5mg/kg(S1组)、5mg/kg(S2组)、10mg/kg(S3组)。给药30min后将大鼠再次行强迫游泳实验5min,记录其不动时间。随后取海马组织测定CREB及BDNF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S1-3组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增加海马CREB和BDNF表达(P<0.05)。结论 SA4503对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前额皮层CREB及BDNF表达上调有关。
严恩石乔慧芬杨春朱美华王宁
关键词:抑郁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