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晓玮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科
  • 3篇护理
  • 2篇护理记录
  • 1篇心理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关怀
  • 1篇人性化
  • 1篇人性化护理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会支持评定...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活质量综合...
  • 1篇陪护
  • 1篇评定量表
  • 1篇躯体
  • 1篇躯体形式障碍
  • 1篇住院
  • 1篇住院需求

机构

  • 6篇宁夏精神卫生...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6篇万晓玮
  • 3篇郭建设
  • 1篇李丽梅
  • 1篇刘淑敏
  • 1篇周雅君
  • 1篇曹艳玲
  • 1篇张晓峰
  • 1篇雍生满
  • 1篇李赓
  • 1篇杨琴

传媒

  • 4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常人相比更需要帮助、照护、关心、理解;更需要得到体贴、温暖和爱。随着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开展,为精神病患者创造了一个宽松、舒适、自由的治疗环境,可明显缩短新人院患者兴奋、躁动的时问;亲情融入护理,既让患者安心治疗,也给护士顺利实施护理计划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减少了各种事故发生的隐患。人性化护删不仅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同时能引导患者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了解和掌握自我预防复发及健康保健知识。我院自2004年开展人性化服务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予以总结如下。
郭建设万晓玮
关键词:精神科人性化护理人文关怀护患关系住院需求遵医行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设为患者组,抽取同期医院所在地一般资料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者6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患者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而物质生活维度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O.05或0.01),物质生活维度仅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周雅君郭建设万晓玮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论精神科陪护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精神科陪护者对病区安全管理的影响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42名精神科陪护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精神科陪护者日趋增多,部分陪护者不遵从安全管理,擅自将各种危险物品带进病区屡禁不止致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结论 通过对陪护者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干预,进一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张晓峰杨琴万晓玮
关键词:精神科陪护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记录缺陷与对策
2009年
护理纪录是住院患者医疗、护理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患者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法律效应;也反映护士在观察、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的行为;是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化的一个记录,是衡量工作质量、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随着护理记录与医疗病历一起纳入患者的病案管理,护理记录的科学性、规范性越来越受到护理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护理记录全国尚无统一的书写标准和具体的要求,为了科学、规范地书写精神科护理记录,解决临床存在的实际问题,
郭建设万晓玮刘淑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干预对策
精神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
护理纪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护理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法律效应,同时也反映护士在观察、护理病人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化的一个记录,是衡量工作质量、责任心...
万晓玮郭建设刘淑敏
文献传递
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病理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为了解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等心理学相关因素的特征;探讨这些心理学相关因素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关系及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方式。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中抑郁症、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组(共病组)。分别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机制问卷、功能失调性认知问卷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间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总分或因子,与抑郁共病焦虑障碍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患者在功能失调性认知、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等心理特征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特异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脆弱性、强制性、寻求赞许、幻想、隔离等因子对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机制有解释作用。结论抑郁共病焦虑障碍是比单纯抑郁症更严重的一种临床状态;功能失调性认知与消极的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导致抑郁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生。
李赓曹艳玲李丽梅万晓玮雍生满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障碍病理心理学共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