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治尹 作品数:14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C座位间基因重组的发现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发现并证实两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复合体 HLA-A/C座位间的基因重组。方法采集拟进行 HLA-I,II类 A,B和DRB1位点进行低分辨分型的两个家系共计12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进行 HLA低分辨分型,然后用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BT)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再根据结果进行遗传家系分析研究,确定 HLA基因重组相关位点。结果通过 HLA低、高分辨基因分型的结果进行家系分析,其中一个家系 A*30∶01/32∶01-C*06∶02间发生了重组,另一个家系是 A*11∶01/26∶01-C*07∶06间发生了重组,两个家系均是在染色单体减数分裂时 HLA-A和-C基因座位间发生了重组,均是父亲的2条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重组后产生的新的单倍型又完整的遗传给了下一代。结论发现并证实两例中国汉族人群 HLA-A/C基因座位间的基因重组家系,为更深入研究 HLA重组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中梅 刘娜 龚治尹 王丽君 李伟 单小燕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重组 新等位基因HLA-B^*9537的确认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识别并确认1个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应用PCR-SSO,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1份临床样本做HLA分型,对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和DNA测序,分析与最同源的B*1504的差异。结果得到1份样本的序列与已知的所有HLA-B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B*1504的差异表现在第3外显子区域中的379G>C,409C>T,412G>A,419C>T,导致氨基酸分别由谷氨酸→天冬氨酸(E103D),苏氨酸→赖氨酸(T113K),谷氨酰胺→谷氨酸(Q114E)和丝氨酸→苯氨酸(S116F)。结论该基因为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 王东梅 单小燕 王立君 何晓玫 倪蕾 崔爽 王琳 李伟 刘娜 赵波涛 龚治尹 张志欣 宋长兴关键词:HLA PCR-SSO 序列分析鉴定HLA新等位基因HLA-B*4078 2009年 李伟 单小燕 刘娜 倪雷 王丽君 王琳 崔爽 何晓玫 龚治尹 赵波涛 张志欣关键词:等位基因 PCR-SBT 点突变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增殖并向巨核细胞/血小板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几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通过体外培养以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向巨核细胞/血小板分化。应用无血清培养基(S tem Span(SFEM)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并向巨核细胞/血小板定向分化,将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为3个阶段培养,并比较其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的第14天时,SCF+TPO+FL+IL-3组细胞扩增倍数最高为11 000±1 000,显著高于SCF+TPO+FL组,但与SCF+TPO+IL-3组及SCF+TPO+FL+IL-3+羟皮质激素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在第二培养阶段的第7天时,SCF+TPO+FL+IL-11组巨核细胞系扩增倍数为204666.7±11718.9,显著高于SCF+TPO+FL+IL-3组,与SCF+TPO+FL+IL1-1+BM P4+VEGF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第三阶段中,SCF+TPO+FL+IL-11和SCF+TPO+FL+IL-11+BM P4+VEGF2组的CD41+血小板样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SCF+TPO+FL+IL-3组。结论:SCF+TPO+FL+IL-3因子组合可显著提高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倍数,SCF+TPO+FL+IL-11组合有利于巨核细胞的扩增成熟及分化,为下一步的体外培养巨核细胞/血小板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可莹 刘江 贾延军 李伟 段澜 高颂明 崔爽 龚治尹 倪雷 张志欣关键词:细胞因子 体外培养 血小板 新等位基因HLA-B^*5812的认定 2007年 应用流式反向PCR-SSO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对PCR产物进行HLA基因分型、DNA序列分析及克隆测序。发现一个样本的HLA-B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B位点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801的差异在于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第69位碱基发生了G→T的替换,即"GCA→TCA",结果改变了第24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即"丙氨酸→丝氨酸"。判断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已于2006年4月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812。 何晓玫 单小燕 高新强 李伟 刘娜 王丽君 王中梅 王琳 倪蕾 赵波涛 龚治尹 张志欣关键词:PCR-SSP DNA测序鉴定新等位基因人白细胞抗原-Cw^*1521 被引量:2 2009年 人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迄今已发现3095个等位基因。HLA—Cw属于经典的HLA—I类基因,位于HLA—A和HLA—B位点之间,于1970年被发现,目前HLA—Cw位点已经被发现了190多个等位基因。我们在常规白血病患者高分辨率分型的样本中发现了1个新的HLA-Cw等位基因,2007年4月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Cw^*1521。 刘娜 单小燕 李伟 王丽君 何晓枚 王东梅 倪蕾 崔爽 王琳 龚治尹 赵波涛 张志欣关键词:人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DNA测序 HLA-CW 遗传多态性 新等位基因HLA-B*4060的认定 2007年 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克隆测序,确认与最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一个样本的HLA-B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B位点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400102在第三外显子区域有7个碱基的差异。判断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于2005年7月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060。 何晓玫 单小燕 高新强 李伟 刘娜 王丽君 王中梅 王琳 倪蕾 赵波涛 龚治尹 张志欣关键词:等位基因 HLA HLA新等位基因HLA-A*1127认定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发现和认定HLA新等位基因HLA-A*1127。方法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筛选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采用分子克隆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得到核苷酸序列,通过软件分析基因序列及其与最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发现1个样品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A*1104的差异是在第三外显子区域的570位碱基发生G→C的替换,并导致了相应的166密码子由GAG→GAC,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成天冬氨酸(Asp);571位碱基发生T→G的替换,并导致相应的167密码子由TGG→GGG,编码的氨基酸由色氨酸(Trp)变成甘氨酸(Gly)。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新的等位基因,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1127。 王中梅 王丽君 何小枚 倪蕾 崔爽 王琳 李伟 刘娜 赵波涛 龚治尹 单小燕 张志欣关键词:基因克隆 流式磁珠反向SSOP杂交法误判HLA基因型的原因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2012年 目前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分型技术有多种,包括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杂交法,基因芯片法和DNA直接测序法(sequence-based typing,SBT)。基于Luminex的流式磁珠反向SSOP杂交法具有快速、高准确率、高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 王东梅 王丽君 倪蕾 崔爽 王琳 李伟 刘娜 龚治尹 单小燕 张志欣关键词:SSOP 杂交法 磁珠 新等位基因HLA-A* 1127的确认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识别确认临床样本中一个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应用PCR-SSO,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HLA分型,对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和DNA测序,分析与最同源的A*1104的差异。结果该序列与已知的所有HLA-A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A*1104的差异表现在第3外显子区域中的核苷酸570 G→C,571 T→G导致氨基酸分别由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结论该基因为HLA-A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已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于2007年8月正式命名为HLA-A*1127。 刘江 崔爽 王东梅 李伟 刘娜 王立君 王琳 倪蕾 赵波涛 龚治尹 单小燕 张志欣关键词:HLA S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