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文浩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悬沙
  • 2篇悬沙浓度
  • 2篇波浪
  • 1篇岛链
  • 1篇巡航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泥沙
  • 1篇泥沙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观测
  • 1篇夏季
  • 1篇建港
  • 1篇海区
  • 1篇海事
  • 1篇海洋水文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浮标
  • 1篇VTS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龚文浩
  • 2篇徐小弟
  • 2篇杨世伦
  • 2篇李鹏
  • 2篇李兴明
  • 1篇董翔
  • 1篇江恩祝

传媒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运管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李鹏杨世伦龚文浩徐小弟
关键词:波浪悬沙浓度
完善我国海区监管手段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分析我国海事部门对沿海海区船舶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的监管手段,在肯定目前监管手段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VTS监管、海巡船和直升机现场监管、船舶报告制度等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从浮标的布设、改进浮标设施和监管信息采集和传播手段等方面提出完善海区监管手段的建议。
陈永忠龚文浩
关键词:海事VTS巡航浮标
船舶测报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2016年
文章根据《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GB/T 17838—1999)的使用情况和海上观测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修订标准的几点建议,探讨进一步完善修订的思路和方法,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董翔龚文浩李兴明
关键词:海洋预报
洋山港区动力泥沙过程研究——兼论北岛链汊道封堵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日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一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等要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波浪较弱,平均有效波高为0.53~0.65m,常风条件下波高受水深控制,而强风天气时波高受风速控制。(2)港区潮流较强。最大流速为238cm/s,观测期间平均流速在中、上层均>80cm/s,而在近底层<40cm/s。潮流以离底4.7~5.7m为分界层,分界层以上以落潮流占优势,分界层以下以涨潮流占优势。涨、落潮流流向分别在310°~320°和130°~140°之间,涨、落潮主流比洋山港工程前向右偏转约20°。(3)余流流速由底层向表层递增,上层和表层均大于10cm/s,中、下层为4cm/s左右;余流流向,底层约为322°,2.7~5.7m层为56°~85°,6.7m以上为103°~166°。(4)2006年4月小潮和8月大潮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1kg/m3和1.46kg/m3。悬沙浓度涨潮大于落潮,涨急时悬沙浓度最高。
李鹏杨世伦徐小弟江恩祝龚文浩李兴明
关键词:波浪悬沙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