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成矿
  • 3篇造山带
  • 2篇地质
  • 2篇岩石
  • 2篇山带
  • 2篇秦岭造山带
  • 2篇金矿
  • 2篇金矿床
  • 2篇金矿床成因
  • 2篇矿床
  • 2篇矿床成因
  • 2篇矿田
  • 2篇成矿背景
  • 2篇成矿作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类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学
  • 1篇找矿

机构

  • 8篇长安大学
  • 4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香港大学

作者

  • 8篇黑爱芝
  • 7篇杨志华
  • 6篇梁云
  • 6篇苏生瑞
  • 4篇姜常义
  • 4篇张传林
  • 4篇苏春乾
  • 3篇赵晓宁
  • 3篇李勇
  • 1篇周美夫
  • 1篇张虹波
  • 1篇徐强
  • 1篇郭俊锋
  • 1篇张建军
  • 1篇穆艳梅
  • 1篇周美付
  • 1篇张振飞
  • 1篇李英
  • 1篇白开寅
  • 1篇李勇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陕西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九五”全国...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杨志华李勇孙延贵黑爱芝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构造地质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0
2002年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杨志华郭俊锋苏生瑞李勇苏春乾张传林黑爱芝梁云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抽拉构造陆内造山带
西成铅锌(银)金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被引量:4
2000年
杨志华苏生瑞周美夫赵太平张传林黑爱芝梁云赵晓宁
关键词:成矿带热水沉积铅锌矿床金矿床南秦岭金矿田
秦岭造山带组成、结构、演化与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研究
杨志华姜常义赵太平李英苏生瑞隈合明王北颖徐强苏春乾任明华张振飞梁云黑爱芝张建军何平隋慎范
该课题在东起南阳盆地、西至甘肃武山-玛曲一线,南界襄樊-广元,北界武山-天水、宝鸡-洛南-栾川一线,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内,主攻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成矿预测;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并...
关键词: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成矿规律
西成铅锌(银)金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杨志华苏生瑞黑爱芝梁云赵晓宁
关键词:矿床成因西成矿田
文献传递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八五”一“九五”期间在秦岭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研究中,在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许多重大地质问题上有了新的发现,杨志华等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理论,提出了地壳表层新型造山带,对秦岭造山带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单位...
杨志华苏生瑞李勇苏春乾姜常义周美付赵太平张传林黑爱芝梁云
关键词:成矿背景成矿作用
文献传递
南天山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116
1999年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而二云母花岗岩充分表现了S型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它们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Th而贫于Ta、Nb、Zr,显示了碰撞造山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富羟铁云母组分的黑云母组成。它们普遍具有高的SiO2、Na2O+K2O、Nb、Y、REE(Eu除外)丰度和Fe/Mg比值,以及低的CaO、TiO2、Sr、Ba、Eu丰度。从而,系统地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各种岩石的εSr(t)界于+37.75和+2100.7之间,而εNd(t)界于-4.42和-6.51之间,证明它们全部源自于陆壳物质的深熔作用。北天山古洋盆于晚石炭世的闭合导致了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而在早二叠世末期,更大范围的大陆伸展作用与南天山的后造山垮塌作用同步。
姜常义穆艳梅白开寅赵晓宁张虹波黑爱芝
关键词:花岗岩类岩石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被引量:7
2001年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 ,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 :1 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 ,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 ,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 3 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 ,深部构造岩片抽拉 -逆冲推覆在中 (新 )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 ,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 4 首次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三类沉积盆地 ,三种盆—山转换 ,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型式 (Ⅰ、Ⅱ、Ⅲ )的造山带 ,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5 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 ,首次提出秦岭受三种体制 ,四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 ,受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 6 最先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 7 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 ,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界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 ,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8 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 9 创立了在统一地质
杨志华苏生瑞李勇苏春乾姜常义赵太平张传林黑爱芝梁云
关键词:成矿背景成矿作用沉积盆地找矿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