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世波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伦理
  • 1篇德福一致
  • 1篇德性
  • 1篇以人为本
  • 1篇异化
  • 1篇异化劳动
  • 1篇人是目的
  • 1篇人为本
  • 1篇人性
  • 1篇人性观
  • 1篇商谈伦理
  • 1篇商谈伦理学
  • 1篇社会和谐
  • 1篇企业
  • 1篇企业伦理
  • 1篇现代家庭
  • 1篇利己
  • 1篇利他
  • 1篇伦理建构
  • 1篇伦理学

机构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黎世波
  • 2篇罗畅英
  • 2篇周涛

传媒

  • 2篇沿海企业与科...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克思人道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启示被引量:10
2007年
马克思人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对中国的影响很大。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忽视伦理道德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歧视问题;组织公平问题;个人隐私问题;工作安全与健康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马克思的人道思想对这些伦理问题有重要的启示:确立人道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实行道德激励,实现“效能最优”的伦理目标;完善工薪福利和考核评估制度,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公平与平等价值。
黎世波
关键词:以人为本
德福一致:社会和谐的理性需求被引量:2
2008年
德福一致是中国老百姓信奉了几千年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和谐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但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德福相背现象,行善者吃亏,作恶者得福。为了保证德福一致,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在三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加强市民的认识水平;二是加强培育"德性的人";三是加强建设"道德的社会"。三者的结合才能为德福的统一提供完备的现实基础。
黎世波罗畅英
关键词:德性和谐社会
异化与企业伦理——从异化劳动的角度理解企业伦理被引量:1
2007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为我们更好的倡导和贯彻新型的企业伦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劳动"理解企业伦理;从"异化的劳动"理解企业伦理,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理解企业伦理,认为企业伦理作为决策的理念之一,与"异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黎世波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企业伦理
商谈伦理学及其对现代家庭伦理建构的启示
2008年
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商谈伦理学,认为交往行动实际上是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关系。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调整,共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维护是通过商谈形成的。这一理论对建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黎世波周涛
关键词:商谈伦理家庭伦理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探析
2008年
众所周知,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都谈到过人性问题,前者侧重于人性的利他方面,后者侧重于人性的利己方面,从而形成所谓的"斯密问题",我们认为"斯密问题"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就以此为载体,对他的人性观进行探析,试图为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自律型道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凸现它应有的当代价值。
周涛黎世波
关键词:利他利己
人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008年
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哲学的视角从人的目的性、工具性来解读人,具有重要意义。"人"有价值观、世界观、实践观三方面的含义。人的价值观含义是人的目的性,人的世界观含义是人的工具性。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这是人的实践观含义。
罗畅英黎世波
关键词:目的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