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鉴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肠癌
  • 12篇直肠
  • 8篇直肠癌
  • 8篇结直肠
  • 7篇大肠
  • 6篇肿瘤
  • 6篇大肠癌
  • 5篇结直肠癌
  • 4篇直肠肿瘤
  • 4篇息肉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家系
  • 4篇肠肿瘤
  • 3篇蒜素
  • 3篇突变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结直肠肿瘤
  • 3篇基因突变

机构

  • 2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云南昆明血液...

作者

  • 23篇黄鉴
  • 14篇珠珠
  • 10篇李文亮
  • 10篇董坚
  • 6篇洪敏
  • 5篇杨军
  • 4篇陈明清
  • 3篇殷亮
  • 3篇王志强
  • 3篇文政琦
  • 3篇许宁
  • 3篇周锐泽
  • 2篇南琼
  • 2篇任俊宇
  • 2篇陈娅蓉
  • 2篇黄凤昌
  • 2篇潘国庆
  • 2篇刘畅
  • 1篇梁锐
  • 1篇黄芩

传媒

  • 4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智能在结肠息肉检测与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结肠镜检查已被证明是结直肠癌较好的筛查和监测方法。本文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结肠镜结直肠息肉的自动检测和分类的临床实践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特别是机器学习、最新的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结直肠癌筛查和监测实践应用的新知识。
王啸黄鉴吉祥珠珠
关键词:人工智能结肠镜检查结肠息肉结直肠癌
5个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家系APC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在5个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突变情况。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例进行统计,查找FAP家系,绘制家系图谱。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5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1个汉族家系)中,只有汉族家系查出APC基因1196S>SX(1196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其余家系均未查出APC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通过对5个FAP家系进行APC基因测序,发现云南省少数民族家系APC基因的突变率不高,APC基因突变存在民族差异。
珠珠黄鉴董坚洪敏田晰晰杨军陈明清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基因基因检测
昆明某院11年结肠镜检出大肠癌临床特点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昆明某院结肠镜检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结肠镜检出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年共检出大肠癌1920例,检出率为7.19%,患者平均年龄(60.21±13.61)岁,男女性别比为1.37∶1.00。近5年肠镜对大肠癌的检出率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7.00%~8.00%),受检者和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呈逐年增高趋势,大肠癌以直肠癌为主(56.98%),但直肠癌检出率呈缓慢下降,右半结肠癌检出率呈缓慢上升态势。结肠癌比直肠癌更容易出现狭窄。结论昆明地区大肠癌肠镜检出率保持相对稳定,呈老龄化趋势,发病部位以直肠为主但有右移趋势,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是有效诊断手段。
南琼陈娅蓉珠珠黄鉴杨刚李红缨谭英杨宇梅李晓燕董坚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Lynch综合征家系中MLH1 c.463dupC基因突变的特点和临床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报道1个Lynch综合征(LS)家系中MLH1 c.463dupC基因新突变位点,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40岁女性结肠癌患者,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其家族肿瘤史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和中国人LS诊断标准,是典型的LS家系。先证者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到MLH1基因位于第6外显子的胚系移码错义突变c.463dupC,为可能致病性变异。随后针对MLH1基因对家系中共20名直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发现7例携带该突变并将其纳入LS高风险管控。随访至2023年10月,先证者新患子宫内膜及宫颈息肉,1例患结直肠癌,2例新发肠息肉,均得到早期干预和治疗;2例未出现表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可能致病性MLH1 c.463dupC新突变位点,为该突变的致病性提供了依据,并为家系携带者提供了规范的健康管理。
周大杨刘畅黄鉴许宁吉祥杨可欣彭继邦潘海徐文静珠珠
关键词:LYNCH综合征家系分析
大蒜素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HCT-8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蒜素与奥沙利铂独用和联用对大肠癌细胞HCT-8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T-8细胞,分成4组,大蒜素组用终浓度为9μg/mL的大蒜素处理,奥沙利铂组用终浓度为5μg/mL的奥沙利铂处理,联用组同时用终浓度为9μg/mL的大蒜素和5μg/mL的奥沙利铂处理,对照组用终浓度为0.5%的DMSO处理。处理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处理组HCT-8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联用组HCT-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大于大蒜素组和奥沙利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联用组G0/Gl期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G2/M期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用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用组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与奥沙利铂合用对HCT-8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黄鉴珠珠陈昌望李少逰洪敏董坚
关键词:大蒜素奥沙利铂大肠癌凋亡
螺旋CT和B型超声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和腹部B型超声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经结肠镜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的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腹部B型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CT大肠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为82.3%,明显高于B型超声阳性检出率24.7%(P<0.001)。B型超声对右半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的检出率最高,CT对直肠和升结肠的检出率最高。CT对器官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3.2%,敏感度为57.7%,特异度为94.7%,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5.2%,敏感度为23.7%,特异性为97.6%;B型超声对器官转移符合率为72.2%,敏感度为35.1%,特异性为96.6%,对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63.6%,敏感度为10.5%,特异度为96.6%。结论螺旋CT和联合腹部B型超声检查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南琼董坚陈娅蓉珠珠黄鉴陈明清
关键词:超声检查
miR-152调控Wnt通路对CRC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52调控Wnt通路对大肠癌(CRC)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人CRC细胞系SW116分为3组:NC组、mimic组和inhibitor组。通过转染miR-152 mimic或inhibitor上调或抑制miR-152水平,NC组转染等量的NC空载质粒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蛋白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Wnt通路中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mimic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高于NC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mimic组TNF-α、sIL-2R、Wnt1、β-catenin、c-myc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inhibitor组上述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miR-152缓解CRC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抑制增殖、转移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通路有关。
周锐泽李文亮黄鉴保见坤
关键词:大肠癌微小RNAWNT通路免疫
[评论]直肠癌术后行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多中心FORCE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在1年随访时间内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行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背景数据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随着肠道通畅性的恢复,90%的患者会出现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FORCE试验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患者在采用盆底康复3个月治疗后,可以在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的部分条目得分和急便感改善方面获益。方法FORC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双臂、随机临床试验。所有接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均被随机分配接受常规治疗或标准化盆底康复计划。主要研究指标是Wexner大便失禁评分,次要研究指标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健康和大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在随机分组前的基线期、术后3个月和1年的随访期间进行。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其中盆底康复组40例、对照组46例。与基线期相比,1年后盆底康复组和对照组的Wexner大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盆底康复组:-3.33,95%CI为-4.41~-2.26;对照组:-2.54,95%CI为-3.54~-1.54,P=0.30)。与3个月后随访结果相似,在基线期没有完全发生大便失禁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盆底康复组:-2.82,95%CI为-3.86~-1.76;对照组:-1.43,95%CI为-2.36~-0.50,P=0.06)。与对照组相比,盆底康复组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的生活方式条目评分(0.51 vs.-0.13,P=0.03)和应对与行为条目评分增加(0.40 vs.-0.24,P=0.01)。结论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大便失禁评分改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治疗相比,与大便失禁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与盆底康复相关。
黄鉴
关键词:大便失禁低位前切除术盆底康复直肠癌
美罗培南挽救细胞培养中受细菌污染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挽救细菌污染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的效果,并对成功挽救的hFFs的形状及增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将14批在培养中已发生细菌污染的hFFs随机分为美罗培南组和双抗组,分别用美罗培南法和双抗法对发生细菌污染的hFFs进行挽救.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获得挽救的hFFs的细胞形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美罗培南组成功挽救了6批受细菌污染的hFFs,双抗组仅成功挽救了1批细胞.挽救成功的hFFs的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美罗培南可以有效消除hFFs的细菌污染,对hFFs细胞形态和增殖特性没有影响,为珍贵细胞污染提供了参考.
梁锐王志强李文亮黄鉴黄芩韦焘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菌污染美罗培南
【评论】LigaSure痔切除术与传统Milligan-Morgan术在尼日利亚Ⅲ/Ⅳ度痔病患者中的对比分析
2025年
背景痔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Ⅲ度和Ⅳ度痔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手术过程可能会伴有术后疼痛或其他并发症。一些手术技术和设备已经被设计来克服这些问题。目的比较尼日利亚有症状痔患者接受LigaSure痔切除术与传统Milligan-Morgan术的围手术期和术后疗效。方法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患者被随机分配,分别接受传统Milligan-Morgan术或LigaSure痔切除术。结果测量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和症状缓解情况,使用索德格林痔病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估。术后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并在术后3个月评价短期复发率。结果52例患者被平均随机分配到Milligan-Morgan组和LigaSure组。LigaSure组的中位失血量为10.0 mL,而Milligan Morgan组的中位失血量为26.5 mL(P=0.0001)。LigaSure组术后2周的中位视觉模拟评分为5.5分,Milligan-Morgan组为6.0分(P=0.002)。LigaSure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 min,Milligan-Morgan组为34.19 min(P=0.0001)。结论与传统Milligan-Morgan术相比,LigaSure痔切除术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失血量更少。
黄鉴
关键词:痔病LIGASURE痔切除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