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绿萍

作品数:41 被引量:3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0篇下颌
  • 10篇畸形
  • 8篇外科
  • 6篇手术
  • 6篇颌面
  • 6篇下颌角
  • 6篇颅颌
  • 6篇颅颌面
  • 5篇截骨
  • 4篇入路
  • 4篇皮瓣
  • 4篇颌骨
  • 4篇下颌角肥大
  • 4篇截骨术
  • 4篇肥大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电子束CT
  • 3篇颜面
  • 3篇三维重建

机构

  • 30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海南省人民医...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宁夏自治区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黄寺美容...

作者

  • 41篇黄绿萍
  • 24篇归来
  • 21篇张智勇
  • 14篇滕利
  • 9篇牛峰
  • 8篇俞冰
  • 8篇吴念
  • 6篇周晓东
  • 5篇吕长胜
  • 4篇金骥
  • 4篇罗茂萍
  • 4篇周传德
  • 4篇李敏
  • 3篇刘剑锋
  • 3篇毛运春
  • 3篇夏德林
  • 3篇李慧超
  • 3篇戴汝平
  • 2篇季滢
  • 2篇朱晓峰

传媒

  • 16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整形再造外科...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为腹壁上血管腹直肌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于术后2h,1、2和3周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瓣皮肤的血流灌注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壁上动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周计算皮瓣成活面积。3周时处死动物行氧化铅凝胶动脉灌注皮瓣造影。结果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较穿支蒂穿支皮瓣水肿严重;两组皮瓣的皮肤血流灌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两组皮瓣皮肤的血液灌注量、皮瓣的坏死面积(主干蒂穿支皮瓣组19.73%±3.21%;穿支蒂穿支皮瓣组19.81%±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动脉平均流速减慢,与另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时两组接近。3周时皮瓣造影显示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血管有新生血管。结论1主干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表现在术后1周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2血管主干至其他组织的或受区血管的分支结扎不能对皮瓣起到超灌注的作用。
刘育凤归来张智勇牛峰黄绿萍张继李慧超
关键词: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李敏归来刘剑峰黄绿萍张智勇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咬肌超声成像下颌角截骨术
以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综合治疗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以下颌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 一期行下颌骨延长术 ,二期手术取出延长器并根据畸形的特点配合相应的辅助手术 ,术后接受牙科正畸治疗 ,共 14例。结果  14例患者下颌骨延长过程顺利 ,成骨良好 ,无成骨不良等并发症 ,二期手术后面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矫正下颌骨畸形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关键 ,骨延长术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有效方法 ,二期手术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辅助方法以完成对该畸形的综合治疗。
黄绿萍归来张智勇滕利俞冰周晓东闫炳智杨帆
关键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骨延长术下颌骨
吸脂术的安全性评价与其并发症的探讨
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对吸脂术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作了全面的探讨.方法:30例患者,其中一次抽吸量>5L者有10例,一般注入量和吸出量的比例为1.5:1,结合安全性评价、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作全面分析.结论:吸脂术是...
黄绿萍吴念游文建展望
关键词:吸脂术安全性评价并发症
文献传递
枕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头皮瓣一次修复大面积复杂性头皮缺损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一次手术完成复杂性大面积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枕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头皮瓣,修复8例复杂性大面积头皮缺损。结果8例头皮瓣均100%成活,一次完成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枕动脉与头皮其它血管的吻合恒定,血运丰富。以枕动脉为供血源,跨区切取大面积的头皮瓣一次修复面积达1/3~1/2的头皮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黄绿萍吴念游文建展望
关键词:头皮缺损枕动脉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3年
黄绿萍闫炳智俞冰周晓东张智勇滕利归来
关键词:医用生物蛋白胶下颌角
应用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矫正鼻唇沟皱纹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估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Restylane,瑞典Q-Med公司生产)注射治疗鼻唇沟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鼻唇沟部皱纹严重程度分级在中度以上的患者接受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的注射治疗(每侧〈1.5m1)。随访时间6个月。分别由医生和患者本人根据皱纹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研究者记录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共86例患者接受鼻唇沟注射治疗(95%女性,平均年龄43岁)。注射治疗6个月后,研究者和受试者分别评估,局部左右两侧鼻唇沟皱纹的评分均较注射前下降;面部整体美容效果的改善程度,均超过90%认为至少有某种程度的改善。在治疗6个月时,左右两侧鼻唇沟的应答率分别是81.4%和84.9%。治疗后6个月,32例(占受试者总数的37.2%)报告不良事件总数为52项,大多数被判断为注射部位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中度以下,并且可以自愈。没有全身反应。结论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纠正中国人的鼻唇沟皱纹疗效好,并且安全可靠。
晏晓青由磊陈力扬马勇光黄绿萍吕长胜李卫徐军
关键词:透明质酸
负压辅助射频在面部松弛中的应用
冯永强黄绿萍
Restylane(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矫正鼻唇部皱纹在中国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观察Restylane注射治疗鼻唇部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6名受试者,双侧面部鼻唇部皱纹应用Restylane进行真皮深层填充注射治疗。注射前和注射后的1、3、6个月和两年进行随访,拍摄正位鼻唇部照片,分别...
晏晓青由磊徐军陈力扬马勇光黄绿萍吕长胜李卫
文献传递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与颅颌面外科
2000年
目的探讨电子束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 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 EBCT) C-150,对 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 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 ISG公司生产的 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归来罗茂萍戴汝平何沙滕利张智勇黄绿萍
关键词:颅颌面外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