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瑞茂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淡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淡水
  • 2篇都市
  • 1篇地景
  • 1篇都市设计
  • 1篇都市意识
  • 1篇演进
  • 1篇友善
  • 1篇认同感
  • 1篇设计理论
  • 1篇同感
  • 1篇乡村
  • 1篇历史街区
  • 1篇街区
  • 1篇金砖
  • 1篇金砖四国
  • 1篇课程
  • 1篇课程建设
  • 1篇老街
  • 1篇后评
  • 1篇后评估

机构

  • 7篇淡江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台湾淡江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9篇黄瑞茂
  • 1篇张玉坤
  • 1篇杨昌新
  • 1篇张睿

传媒

  • 2篇世界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世界建筑导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景观设计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景观设计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建筑如何形塑城市——台北都市地景的演进个案
2014年
随着都市过程的推衍,台北市从旧市街往外扩展,不同时期的作用力透过街廓新的重划与建筑物的填充,将台北打造成一个"食衣住行"的紧凑城市。本文关注于响应都市生活的建筑机能,以及台北市的都市设计操作机制,探讨建筑如何形塑城市的课题。
黄瑞茂
关键词:都市设计
我们要怎样的生活方式?被引量:1
2019年
在经历经济发展过程后,"社区设计""社会建筑""社区规划"或是"社区营造"已经成为亚洲主要城市对城市与城乡环境规划设计专业的反思性替代理念。希望通过将设计带入生活世界,来面对城市危机[1]。本文以在广州竹丝岗社区的三次"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经验作为讨论。竹丝岗社区的街道空间是典型的混合使用状态,地铁站连接社区大院,连接的几条街道经过长时间所累积的物理轨迹,被第一次工作坊用于"计划建设"与"居民挪用"议题的认知与讨论。第二次工作坊以"设计介入"的方式,尝试通过城市空间状态的改变来观察使用者的回应,希望可以找到街道空间经营模式的建议。第三次工作坊关注城市中使用者的身心状况,讨论"设计物件"的作用并让其成为城市空间的积极力量。街道空间是日常生活所在,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表征。在城市快速发展与人们密集生活的影响下,当下的城市空间使用无太多经验可借鉴。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自问"我们要怎样的生活方式",然后努力通过一次次的设计参与和协商过程,找到一套适应这座城市的经营管理模式。
黄瑞茂王清
关键词:后评估
转变年代中的空间实践经验
2009年
历经了一段社会的转变过程,台湾的空间专业者有机会在多样的条件下,累积了许多替代想像的空间实践经验,这也是一段冒险的空间旅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这些经验,将这些经验放在都市转型的议题上,以建构新的都市研究。也就是说,真实城市的性质已经从"投机城市"进入到"竞争城市",竞争力来自于对自己限制的理解与潜力的激发。
黄瑞茂
关键词:设计理论
台湾淡水老街在社区营造模式下的公共空间设计被引量:2
2016年
在对台湾新北市淡水老街社区更新及旅游开发观察的基础上,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模式入手,探讨了社区营造对街区复兴及旅游开发的影响,通过对淡水老街几处公共空间改造的分析,论述了社区营造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应对历史街区转型的可行性。
彭予欢蒋龙波黄瑞茂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
评社区营造新局面:探讨如何共同生活被引量:2
2017年
在全球化、城镇化、金融危机等的影响下,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转变,在城市愈发拥挤、持续扩张的同时,许多乡村却面临着已经"空掉"或将要"空掉"的危机,这种城乡移民现象及其带来的土地性质变更使得城乡之间的界线愈发模糊。在此种现状面前,我们试图借助"社区营造"手法,并将"社区"的定义扩充至城乡、城际尺度,统筹考虑大尺度范围内的生活营造。受访者黄瑞茂结合其20余年的社区营造经验,发表了其对于认同感、公众参与、设计师角色等议题的看法。其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师们关注的重点已由"这是我们所期望的生活空间吗",转变为"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并进而转向"我们要如何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社区营造的新局面。
黄瑞茂张健(译)王颖(译)
关键词:公众参与都市意识认同感
社区营造在台湾被引量:49
2013年
首先说明"社区营造"运动的社会条件与发展历程。"社区营造"关乎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等层面的议题。其次,讨论空间专业者在这个运动中所扮演核心的角色;透过了参与"城乡新风貌"的政策,空间专业者获得许多实践的机会。第三,选择从事社区营造与创造城乡新风貌的主要团队"淡水社区工作室"的实践经验作为讨论对象,以二个将设计带到生活世界中的工程案来说明社区营造如何落实在真实的生活空间中。
黄瑞茂
台湾乡村“社区营造”内涵变迁与高校课程建设的关联性——以淡江大学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的经验,对于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具有借鉴价值与启发意义。本文以淡江大学为例,从社区营造课程建设的角度梳理台湾乡村社区营造内涵演化的轨迹,认为其内涵提升经历了乡村环境美化、社区认同、人本溯源三个阶段,其脉络与"社区营造服务"课程建设和发展轨迹相辅相成,从而肯定了高校产学研对于台湾乡村社区营造内涵建设和深化的意义,以此为乡村振兴和社区重塑与高校互动的创新思维带来启发。
杨昌新黄瑞茂
关键词:课程建设产学研
“台湾”作为设计论述的基地:马可几件作品的讨论
2014年
"第三代城市" 过去三十年间,"世界工厂"的台湾历经土地与生活世界的严重破坏,所谓"疗愈系"的设计思考已经从专业论述的转变渗透到政策实践。细细检视台湾这几年所累积的实践经验是有机会成为发展"疗愈系建筑"可能基地,下一个世代将成为眼前商业杂志所称颂之前仆后继成为"金砖四国"与"VISTA五国"国家的都市,在不慎重蹈覆辙之后的分享经验与参考。
黄瑞茂
关键词:金砖四国
社区营造模式下的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以台湾地区新北市正德里友善巷弄营造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文章分析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并提出问题。借鉴台湾地区经验,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归纳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的“启动—发掘—憧憬—计划—执行—反馈”六个步骤,提出针对老年人身心需求的设计策略、灵活多样的沟通途径和发挥长者优势的社区参与三个要点,并以作者参与的新北市正德友善巷弄的营造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的社区营造过程。
于家宁张玉坤黄瑞茂张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