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树卿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法律
  • 3篇遗孀
  • 3篇法律地位
  • 1篇研究会
  • 1篇渊源
  • 1篇再婚
  • 1篇治学
  • 1篇萨蒂
  • 1篇女性
  • 1篇前任
  • 1篇求索
  • 1篇种姓
  • 1篇主义
  • 1篇自然法
  • 1篇宗教
  • 1篇文化
  • 1篇习惯法
  • 1篇历史渊源
  • 1篇立场
  • 1篇罗马法

机构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黄树卿
  • 1篇王云霞
  • 1篇林榕年
  • 1篇林晶晶

传媒

  • 3篇法律文化研究
  • 1篇法学家
  • 1篇南亚研究
  • 1篇外国法制史研...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法国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的作为及贡献
2006年
目次一、罗马法在意大利的复兴二、法国继受罗马法的历程三、罗马法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四、在比较的视野中看法国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的贡献一、罗马法在意大利的复兴11世纪末叶,西欧商业繁荣,城镇兴旺,文化高涨,政治创新,军事扩张,宗教热情高昂,进入了一个文化觉醒的时期。适应当时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
黄树卿
关键词:文化
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渊源探究
2010年
本文对法国民法的发展史进行了简略的勾勒,分析了几种不同的法律规范体系对法国民法发展所发挥的影响。本文认为,习惯法的汇编对法国法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罗马法在法国的传播更是决定了法国法发展的走向。同时,教会法和王室法令也是近代法国法的重要构成因子,而自然法则革新了法国民法的精神面貌。可以说,1804年问世的《法国民法典》并不是立法者大笔一挥就此成就之物,而是法国私法长期演进的结果。
黄树卿
关键词:习惯法罗马法自然法
曼曼求索六十年——林榕年教授访谈录
2008年
目次一、踏入学术途二、创建研究会三、结缘罗马法四、纵论继承性五、治学之箴语林榕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前任会长、现任顾问。1928年5月出生,1950年3月由中国政法大学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学习,9月转为法制史教研室第一届研究生,年底调任法制史教研室教师,1954年被北京大学特聘为外国法制史讲师,从事外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至今。
黄树卿林晶晶林榕年
关键词:法律系研究会前任治学法制史
文化遗产法的立场:民族主义抑或国际主义被引量:15
2008年
在文化遗产法领域,存在着两种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方式。一种立足于民族主义,强调对文化遗产原主国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另一种则站在国际主义立场,强调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本文认为,两者的基本目标都是保护文化遗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民族主义的立场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国家保护不力或蓄意破坏文化遗产时才应站在国际主义立场加以干预和保护。同时,应警惕和反对极端国际主义。
王云霞黄树卿
关键词:立场民族主义国际主义
19世纪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
<正>古代印度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依附性的。幼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对女性的基本要求,女性是绝不适宜于独立的。这种从属地位为印度人的宗教教义和法律规范所确认和加强(事实上,古代印度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来源于宗教教义的)...
黄树卿
文献传递
19世纪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
2008年
古代印度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依附性的。幼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对女性的基本要求,女性是绝不适宜于独立的。这种从属地位为印度人的宗教教义和法律规范所确认和加强(事实上,古代印度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来源于宗教教义的)。结果,童婚、殉葬或孀居常常成为女性命运的写照。直至19世纪,随着西方法律思想在印度的传播,要求改善印度女性处境的呼声开始响起,英国殖民当局于是开始通过立法来提高印度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黄树卿
关键词:宗教法律教义女性
19世纪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
2010年
本文主要围绕印度遗孀的殉葬和再婚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萨蒂的起因以及废除这种习俗的过程,讨论了《印度教遗孀再婚法》的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阐明了在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过程中各派别的不同主张。本文认为,殖民时期法律的建构确实为印度社会的变革打开了门扉,但是它与印度人民的生活存在着不小的疏离感。对于印度人民来说,法律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仍然是有待努力的。
黄树卿
关键词:遗孀萨蒂再婚种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