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勇平

作品数:115 被引量:72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家蚕
  • 28篇基因
  • 19篇昆虫
  • 11篇桑树
  • 10篇编码基因
  • 9篇基因组
  • 9篇SSR标记
  • 8篇宿主
  • 8篇宿主细胞
  • 8篇微卫星
  • 8篇ISSR
  • 7篇转基因
  • 6篇单糖
  • 6篇松材
  • 6篇松材线虫
  • 6篇微卫星标记
  • 5篇多态
  • 5篇试剂
  • 5篇试剂盒
  • 5篇松褐天牛

机构

  • 107篇中国科学院上...
  • 3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14篇黄勇平
  • 45篇苗雪霞
  • 23篇李木旺
  • 15篇谭安江
  • 14篇赵卫国
  • 13篇周志华
  • 13篇徐安英
  • 12篇王倩
  • 11篇潘一乐
  • 10篇严兴
  • 10篇王四宝
  • 10篇刘宁
  • 10篇谢磊
  • 8篇侯成香
  • 8篇赵云坡
  • 8篇张月华
  • 8篇郭秋红
  • 7篇樊美珍
  • 6篇许军
  • 6篇孙平江

传媒

  • 21篇蚕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昆虫知识
  • 4篇遗传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蚕学会第...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6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3
  • 1篇1993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昆虫性别调控构建物,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控昆虫性别功能的转基因构建物。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构建物包括:启动子、doublesex基因、和终止子,还包括四环素阻遏反式激活蛋白编码元件(TAV),并且所述元件插入在doublesex基因的第三个...
黄勇平谭安江孟智启牛宝龙尤朗
文献传递
家蚕RAPD、AFLP和SSR标记的研究及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RAPD、AFLP和SSR标记系统在家蚕遗传学研究中各自适用领域,为其在种质资源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分子标记系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APD、AFLP和SSR3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15个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同时对3种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SSR标记位点的期望异质性(He)最大(0.40),AFLP标记位点的He最小(0.25),但AFLP有最高标记指数(MI,15.60)和最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Ai,74.75)。【结论】SSR比AFLP和RAPD的信息含量高,使得它最适合用于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的检测效率高即能够在1次PCR扩增反应中检测到最多的DNA带型,非常适合于种质鉴定与保护和构建连锁遗传图谱。
房守敏余泉友李斌代方银苗雪霞黄勇平鲁成
关键词:家蚕SSRAFLPRAPD
昆虫微生物组:昆虫健康和适应的守护者被引量:3
2018年
昆虫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为繁盛的动物类群。在经历了无数地质变迁之后,昆虫仍然成功生存在这个星球。在探究昆虫成功秘诀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昆虫除了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以外,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微生物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共生关系。
杨红黄勇平
关键词:共生微生物守护者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具体地说是将几种对松褐天牛具有引诱作用的松树挥发物溶剂以及增效剂按一定比例配制后,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制成诱芯。本发明的引诱剂不仅引诱活性高,而且对产卵期和补充营养期松褐天牛成虫均具...
黄勇平王四宝苗雪霞李增智樊美珍
文献传递
家蚕scaffold中新微卫星标记的获得与Dll基因的遗传连锁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在进行家蚕遗传连锁图谱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寻找两个作图群体中都有多态的共有标记,但这种共有标记数量较少。为此,利用已有的简单重复序列(SSR)与家蚕基因组进行比对,寻找到匹配的scaffold,再采用SS-RHunter1.3搜索其中的SSR区域,排除掉原有SSR序列,选择重复次数在6~23之间的微卫星区域设计引物,用BC1群体的亲本及F1进行多态性的筛选,选择有多态性的标记用7019×(F50B×7019)BC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原家蚕第2连锁群上SSR位点新设计的邻近的7对引物中,有6对引物在BC1群体的亲本中有多态性,选择其中2个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作图结果与原有相应SSR标记的作图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根据S0207所在scaffold上开发的NS02071和NS02072之间的图距达到6.9 cM;根据家蚕大造和C108的回交一代初步定位的D ll基因的位置与后来在其所在scaffold上所设计的临近引物D ll1和D ll2的定位一致,且这两个标记在遗传连锁图上的图距为0.0 cM,表明这两个标记在遗传图上的位置重叠。由此,在较短的DNA区域内(在遗传连锁图上表现1个位点)便有多个SSR标记可供使用,将为定位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及功能基因研究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郭秋红詹帅相辉赵云坡李卫华黄勇平
关键词:家蚕微卫星标记SCAFFOLD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被引量:56
2005年
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 .其中 ,引诱剂MA2K 0 5的效果最好 ,引诱活性平均为 2 6 3头 /诱捕器 ,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 ;引诱剂MA2K 1 3活性次之 ,平均 2 1 3头 /诱捕器 ;MA2K1 1最弱 ,平均 1 3 8头 /诱捕器 .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 1 4 73、4 2 5和 2 0 3头 /诱捕器 ,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 2 5倍 ,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 3~ 5d需添加一次 ,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 1个月以上 ,因此 ,诱芯B较为理想 .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 ,分别为 36 4和 9 7头 /诱捕器 .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 ,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 ,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 ,当剂量从 2 0ml上升至 80ml时 ,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 ;当诱剂达 1 2 0ml时 ,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
王四宝刘云鹏樊美珍苗雪霞赵学球李增智司胜利黄勇平
关键词:引诱剂诱捕器诱芯松褐天牛
调控家蚕交配行为的基因功能研究
许军黄勇平
关键词:家蚕性行为基因功能
家蚕α淀粉酶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家蚕品种间淀粉酶基因多态性差异,为家蚕的育种选择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根据网上基因数据库中的家蚕α淀粉酶基因序列(序列号:U07847),在第4和第5外显子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在1个镇江野蚕和6个不同的家蚕品种基因组内进行PCR扩增,发现了该基因区域在不同品种间的多态现象。【结果】根据所得基因测序结果信息,用Clustalx软件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其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符合家蚕地理和化性的分布,而且镇江野蚕和家蚕品种距离较远。【结论】家蚕淀粉酶是一个为家蚕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黄健华贾世海张勇李木旺刘文彬苗雪霞黄勇平
关键词:家蚕淀粉酶基因分子系统树
家蚕黄血抑制基因的SSR定位被引量:15
2008年
家蚕黄茧性状主要由3个基因控制,分别是黄血基因(Yellow blood,Y),黄血抑制基因(Yellow inhibitor,I)和黄茧基因(Out-layer yellow cocoon,C)。I基因阻止类胡萝卜素从中肠上皮细胞到血淋巴的转运,是天然黄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基因。利用家蚕雌性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黄血黄茧品系KY和白血白茧品系巴格达特(Ba)组配正反交群体(Ba×KY)×KY和KY×(Ba×KY),分别记作BC1F和BC1M,根据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I基因进行了定位及连锁分析。筛选出3个与I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C1F群中的所有白血个体均表现出与(Ba×KY)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黄血个体带型与亲本KY一致,为纯合型。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关于I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38.4cM,与I基因最近的引物为S0904,图距为7.4cM。
李霞李木旺郭秋红徐安英黄勇平郭锡杰
关键词:家蚕SSR定位
一种抑制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靶向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对其进行切割以破坏其闭合环状双链基因组DNA的完整性或其关键基因功能的正常行使,从而达到清除病毒,阻止病...
黄勇平谭安江陈树清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