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元亮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2篇血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脂联素
  • 1篇血清脂联素水...
  • 1篇移植后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复发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7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黄元亮
  • 1篇李娟
  • 1篇王振华
  • 1篇周文亮
  • 1篇王天宝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为制定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传染科治疗的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152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77.2%,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8例患者为抗-HBc(+)、抗-HBe(+)、HBsAg(+)模式,占51.3%,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比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中,109例为C型,占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且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以C型基因病毒为主。
黄元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CHB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0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脂联素和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HB轻、中度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与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脂联素可能参与了机体对抗炎症、保护肝脏功能的过程。
黄元亮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脂联素肝功能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指导指标的筛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筛选出指导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用药指标。方法利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Luminex200对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9例使用Peg IFN-α治疗的CHB患者基线及治疗6个月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其中治疗后有病毒学应答者16例,无应答者13例。进行10种细胞因子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分析及HBVDNA与细胞因子对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在所检测的10种细胞因子中,CXCL9、CXCL6等细胞因子与ALT有较好的相关性,CXCL9、CXCL6和IP-10预测Peg IFN-α治疗CHB病毒学应答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CXCL9、CXCL6和IP-10 3个细胞因子。可作为CHB患者是否选择干扰素治疗的参考指标。
王振华周文亮黄元亮李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鳖甲扶正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广、常见、发病率高、病程迁延的传染性疾病,容易转化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临床上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治疗,但不能对肝炎病毒彻底消除。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体内将引发肝损伤,并向肝纤维化方向发展,
黄元亮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联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巨噬细胞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巨噬细胞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另将同一时期肝移植后未出现乙肝复发的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化验作为对照。结果 14例观察组患者中,HBV-cccDNA阳性例数为9例,阳性比率为64.29%;对照组中,阳性例数仅为1例,阳性比率为9.09%,且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巨噬细胞内的HBV-cccDNA可能是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患者乙肝复发的主要来源,临床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黄元亮
关键词:巨噬细胞乙型肝炎肝移植复发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来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以及核因子κB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核因子κB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黄元亮王天宝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核因子ΚB酒精性肝病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72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干扰素组(24例)采用肌肉注射100万单位的α-2b干扰素治疗,1次/d;更昔洛韦组(24例)采用按10mg/kg用量的更昔洛韦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24例)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剂量和方法同其他两组,三组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临床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更昔洛韦组的(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的办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黄元亮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干扰素更昔洛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