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雷东

作品数:33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5篇道德
  • 10篇大学生
  • 7篇信仰
  • 6篇道德信仰
  • 6篇社会
  • 5篇大学生道德
  • 5篇学生道德
  • 5篇教育
  • 4篇道德自我
  • 4篇自我
  • 3篇社会转型
  • 3篇社会转型期
  • 3篇青年
  • 3篇自我教育
  • 3篇文化
  • 3篇功能异化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网络
  • 2篇大学生网络道...
  • 2篇当代大学生

机构

  • 30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33篇魏雷东
  • 1篇薛君
  • 1篇李京桦
  • 1篇李然

传媒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思想教育研究
  • 3篇河南教育(高...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复印报刊资料...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安阳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网络社会中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面对网络这块电子公共牧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审美情趣的"娱乐化"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等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
魏雷东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学生网络道德
青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基本指向探析
2012年
道德信仰生成关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思维取向、信念追求和道德水平。当今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在面对道德信仰选择时,应以"幸福、至善、自由、和谐"为指向,保持自利与互利、底线与高蹈、个人与集体、德性与规范之间的适度张力,以精神之我超越物质之我、社会之我超越个人之我、应然之我超越实然之我、理性之我超越感性之我,才能使自己心有所系、身有所适、魂有所归。
魏雷东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道德信仰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被引量:6
2009年
道德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最佳结合点。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迁可能引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功能的异化。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厘清大学生道德自我素质的结构模式,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实践指向,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实现从外在要求到理性内化再到意志需要的全面提升,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魏雷东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功能异化道德自我
共生道德是人类和谐的价值尺度被引量:2
2010年
人类异化和片面发展问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解决人类的道德危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共生道德作为一种主体间性规范,体现的是共存、共济、共享、共荣、共利、共进的智慧,其现实指向是在善待他者的基础上建立人类的和谐共生场。共生道德欲求"增进全社会与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人类和谐的价值尺度,它为"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善恶、是非、利害评价标准。
魏雷东
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赋能模式与循证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校园欺凌问题不是简单随机个体之间的行为冲突,而是复杂特殊人境互动关系失衡的后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介入校园欺凌治理,将个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作为分析重点,使得校园欺凌治理从注重“学生行为”的问题检视转向“成长环境”的生态赋能,体现的是“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的理念超越、“赋能模式”对“教育模式”的迭代升维。校园欺凌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要结合国际化“循证实践”来探寻本土化的赋能模式,实现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思维转换、从训导模式到赋能模式的范式转型、从循证实践到最佳实践的标准转化。具体来看,要对“零欺凌家庭”进行情感赋能,关注代际情感互动;对“无欺凌校园”进行认知赋能,落实学校的责任;对“反欺凌政府”进行意志赋能,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去欺凌社会”进行行动赋能,拓展公众的参与渠道。
魏雷东宗千雅
关键词:社工介入循证实践
校园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引量:1
2006年
校园网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不断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建立起合理的共建共享机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一个社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平台。
魏雷东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建构被引量:1
2007年
道德自我之构建,是当代教育之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社会中,社会他律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人们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对道德自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构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魏雷东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自我道德自觉道德自律道德实践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被引量:7
2006年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魏雷东
关键词:以人为本
青年大学生信仰生成规律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活、人格培养、健康成长。在当前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更显重要。研究和探索大学生信仰生成规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工作。
魏雷东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道德思维的逻辑结构与形态演进:规范、语言与共识被引量:1
2015年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魏雷东
关键词:道德思维道德规范道德语言道德共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