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东

作品数:34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历史地理
  • 10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遗址
  • 9篇人骨
  • 9篇墓地
  • 8篇出土
  • 7篇同位素
  • 7篇稳定同位素
  • 7篇考古
  • 4篇石器
  • 4篇石器时代
  • 4篇考古学
  • 4篇古学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文化
  • 3篇考古学文化
  • 3篇N
  • 2篇淀粉
  • 2篇淀粉粒
  • 2篇牙结石
  • 2篇遗址发掘

机构

  • 32篇吉林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新疆文物考古...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北京市文物研...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中国文物信息...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四川省绵阳中...

作者

  • 34篇魏东
  • 6篇朱泓
  • 4篇胡耀武
  • 3篇邵会秋
  • 3篇张全超
  • 2篇穆桂金
  • 2篇许冰
  • 2篇秦小光
  • 2篇赵永生
  • 2篇赵福生
  • 2篇曾雯
  • 2篇潘其风
  • 2篇李法军
  • 2篇林雪川
  • 2篇吴敬
  • 2篇张磊
  • 2篇刘晓迪
  • 1篇吴小红
  • 1篇张林虎
  • 1篇许冰

传媒

  • 7篇边疆考古研究
  • 5篇人类学学报
  • 2篇文物
  • 2篇中国博物馆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四川文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考古
  • 1篇中原文物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文物春秋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小学校长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草原文物
  • 1篇西部考古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楼兰地区新发现斗检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张磊张磊秦小光穆桂金许冰许冰穆桂金刘嘉麒
关键词:丝绸之路环境意义
新疆古楼兰交通与古代人类村落遗迹调查2015年度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正式启动。2015年度继续开展工作,考察区域位于楼兰古城东南,面积约150平方千米。另外对楼兰古城、楼兰古墓群09LE31号墓地中的一座被盗墓等也进行了调查和考古学考察,新发现房址2座、墓地2处。采集一大批珍贵遗物,已编号的有465件。器类有陶、铜、铁、玉石器、瓷、玻璃、贝、钱币等,更有个别遗物堪称精品,如铜印、花押、玉斧等。通过2014和2015两个年度的调查对楼兰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与文化遗产分布概况、保存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15年新发现的居址、墓葬和采集的遗物更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该地区人类活动的认识,对于深入了解、研究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秦小光许冰张磊唐自华刘丽穆桂金林永崇潘燕芳魏东邵会秋崔有生吴勇田小红胡兴军张蕊侠于志勇
关键词:村落墓葬
圩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人种学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魏东
关键词:遗址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文化堆积良渚文化种属
全文增补中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被引量:10
2016年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已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地.作为文化传播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其人群何时开始食用粟黍,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否存在更早的迹象,尚缺乏佐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新疆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下坂地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虽以C_3类的动物蛋白为主,但也不乏少许C_4类,在个别个体中,C_4类甚至占较大比例.结合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畜牧或半游牧业,但麦作及粟作农业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开始食用粟类作物,这暗示了东方文化因素在帕米尔高原东端,即新疆西南部出现的时间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
张昕煜魏东吴勇聂颖胡耀武
新疆哈密拜其尔墓地出土古代人类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2010年
拜其尔墓地发现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拜其尔村南的一处戈壁台地上。经考古调查初步推测,共有墓葬500余座。2004年10~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地区文物局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墓葬40余座。
魏东曾雯托乎提·吐拉洪
关键词:考古调查考古发掘
相近社会等级先民的食物结构差异——以山西聂店遗址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一般认为,先民食物结构的差异是人类不同社会等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对于考古学资料中未见明显等级差异的先民来说,其是否存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别,仍需认真加以探讨。为此,本文对山西聂店遗址墓葬(基本无随葬品或随葬品较少)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体现了典型中国北方农业经济的特点,即以粟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为生。此外,尽管在考古学意义上聂店先民的等级相近,但其在食物资源的获取上却显示出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与先民的性别、年龄和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寡无关。因此,在社会等级较为模糊的人类社会,先民对食物资源的获取,很可能更多地受到人群组成、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与社会等级的相对高低无关。
王洋南普恒王晓毅魏东胡耀武王昌燧
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以三峡库区忠县向斜为研究重点,对忠县向斜构造与滑坡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忠县向斜局部构造可以划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北部忠县向斜与万县向斜复合区段、中部忠县向斜主体区段和南部忠县向斜与SN向构造复合区段。[结论]滑坡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区段,主体区段滑坡规模较小;每个区段滑坡空间演化特征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局部构造特征改变相对应。
朱伟王孔伟魏东靳宝萍张帆
关键词:三峡库区滑坡
鹤壁刘庄遗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标本鉴定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是刘庄遗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鉴定报告。共对202例个体进行了鉴定。对死亡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批古代居民的死亡高峰集中25~35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该墓地古代居民齿科疾病患病率低。
魏东张林虎赵新平
关键词:下七垣文化人骨病理
内蒙古东南部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及人群融合被引量:3
2021年
内蒙古东南部是辽西地区粟作农业起源地的中心区域,也是历史时期农、牧民族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战国早中期,该地主要为北方民族聚居地,具有多元的族群文化和复杂的经济类型;战国晚期,随燕文化的北扩,中原地区的文化与农耕技术促使此地的文化与人群趋于统一。纵观战国时期,农耕经济在内蒙古东南部先民的生存方式中居于何种地位,对不同人群及文化的融合又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仍缺乏深入的探讨。为此,本文以赤峰地区战国时代水泉和大山前墓地出土的67例人骨及牙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先民主要摄食C_(4)类,包括粟、黍等作物和(或)以粟类副产品为食的动物,反映了其生存方式为以种植粟类作物为基础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部分先民的同位素数据,表明也存在着渔猎经济。结合该区域已发表的人骨C、N稳定同位素数据,我们发现,粟作农业始终在该地先民生存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不同人群及文化的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刘晓迪魏东魏东张昕煜胡耀武
关键词:考古学战国时期稳定同位素
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古人类的食谱被引量:3
2006年
对河北省阳原县姜家梁新石器时代17个个体的人骨进行了9种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从聚类结果看不出姜家梁古代居民同种系多类型复合体居民之间体质发育差异的分布规律.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古DNA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17个个体在摄取食物的方式、种类和数量上可能存在差异,或许暗示这个群体中确实存在食物占有和分配上的差异或某种饮食习惯上的差异.
李法军金海燕朱泓张全超魏东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食物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