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君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kit基因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肠易激综合征(IBS)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一样,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因其症状无特异性,与一些肠道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多有重叠,诊断主要建立在症状学积分和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因此,临床诊治很棘手。本文通过探讨c—kit基因在IBS腹泻型(IBS-D)患者肥大细胞(MC)中的表达情况,试图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 党彤田旭阳孟宪梅陈言东杨莉高艳君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KIT基因肥大细胞肠道器质性病变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 187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开展内镜以来,2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187例,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4.99%;电子内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93.1%(174/187);部位以胃窦居多占49.2%;Ⅰ型、Ⅱ型、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5.7%、54.0%及20.3%。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性症状,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 田旭阳高艳君杨莉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率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 党彤田旭阳陈言东孟宪梅高艳君杨莉
- 关键词:胆囊结石幽门螺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9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阳性率为35.6%,对照组Hp阳性率为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 田旭阳高艳君杨莉孔洁
- 关键词:胆囊结石幽门螺杆菌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