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新能源
  • 1篇新能源汽车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基地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汽车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技术中心
  • 1篇汽车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全球价值链
  • 1篇中小企业
  • 1篇自主创新
  • 1篇技术创新
  • 1篇价值链
  • 1篇价值链理念
  • 1篇产学研
  • 1篇产学研合作
  • 1篇产学研相结合

机构

  • 5篇上海市经济和...
  • 2篇市政府发展研...

作者

  • 5篇马静
  • 2篇张宏韬
  • 1篇张明海
  • 1篇孙福庆
  • 1篇周国平
  • 1篇钱智
  • 1篇徐诤

传媒

  • 2篇科学发展
  • 1篇中国科技产业
  • 1篇上海外高桥造...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海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措施
马静
深化产学研合作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以来,上海市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要求,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体、多模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十分明确。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四点想法,概括为“四个有”:一是有条件。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教基地,具有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条件。上海的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产、学、研资源都比较丰富。从产业发展看,上海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按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近年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涌现了一批国内领先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配套比较紧密。企业的自身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03家,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近700家。
马静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学研相结合
上海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2012年
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上海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上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立足国际视野抢抓重大技术机遇;坚持发挥上海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综合优势,坚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领域、重大项目以及新增长点的培育形成;推动产业技术来源向自主创新、引进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等多源并举转变,推动产业技术形态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服务创新多环节整合转变,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向制造领域和商业模式双轮并举转变。
周国平徐诤王丹马静张英张宏韬
关键词:自主创新
上海产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按照上海产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依据,指标体系可设计成4个层次:一是产业技术进步指数,是从顶层反映和评估产业创新状况和趋势的综合性指标。二是一级指标,分别反映和评价创新资源获取、成果运用、成果推广和效益效应等方面。三是二级指标,对4个一级指标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分解。四是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细化分解到能从有关资料中直接采集得到或只经过简单整理、计算处理的基本指标数据。根据测算结果,上海产业技术进步分别存在着3个优势和3个劣势。可以预测,2015年上海在产业技术创新完整指数与比较指数的比值将为1.25,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上海在高端和新兴技术进步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孙福庆钱智向明勋张明海马静张英张宏韬
关键词:指标体系
积极引入全球价值链理念,探索立足于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制定
探讨、研究全球价值链的问题,将为上海在全球强化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同时,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践,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上海制造业能级,优化上海制造业产品结构,发展上海生产...
马静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全球价值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