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焕文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细胞
  • 11篇造血
  • 11篇干细胞
  • 11篇干细胞移植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造血干细胞移...
  • 9篇细胞膜
  • 9篇红细胞膜
  • 8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异基因
  • 6篇血液
  • 6篇异基因造血干...
  • 6篇异基因造血干...
  • 6篇磷脂
  • 5篇血液病
  • 5篇恶性
  • 4篇恶性血液病

机构

  • 30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济南卫生学校
  • 1篇安丘市中医院

作者

  • 34篇马焕文
  • 18篇葛林阜
  • 15篇黄宁
  • 14篇刘希民
  • 11篇郭述苏
  • 9篇郭鹏
  • 8篇孔凡盛
  • 5篇周芳
  • 5篇许荣家
  • 4篇樊红
  • 4篇唐天华
  • 4篇董政军
  • 4篇姜国胜
  • 3篇方圆
  • 3篇王鲁群
  • 3篇崔景英
  • 3篇杨霞
  • 3篇周兰月
  • 3篇于盛茂
  • 3篇贾海燕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抗原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和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1999年
王鲁群马焕文高锐孔凡盛马晓星刘希民迟翠芳马玉桂周兰月孙晓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34^+细胞FAS抗原
F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BC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FBC预处理方案组成:磷酸氟达拉滨30mg·md,静滴,-5d~1d;白消安0.6mg·kgd,口服q6h,-7d~4d;环磷酰胺30mg·kgd,静...
黄宁葛林阜马焕文刘希民郭鹏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 HL A- A、B、DR位点完全相同的同胞作为供者 ,对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 allo- SCT,其中急性白血病 10例 ,慢性白血病 2例 ,恶性淋巴结瘤 1例。采用 BUCY预处理方案 7例 ,TBI+CY预处理方案 4例 ,非清髓预移植方案 2例。输入 CD34细胞数 (4 .6~ 11.4 )× 10 6 / kg。患者均用环孢菌素 A加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11例清髓性移植患者移植后 9~ 19天外周血白细胞≥ 1.0× 10 9/ L ,14~ 34天血小板≥ 2 0× 10 9/ L。移植后 4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 ,9例完全缓解 ,中位生存期 2 6 (8~ 73)个月。结论  allo- 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可靠。
马焕文葛林阜黄宁张东红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CT移植后并发症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膜磷脂组分的关系
1998年
为探讨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8例脑梗塞患者和26名健康人的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检测了其红细胞胆固醇含量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酸胆碱(PC)、磷脂酸乙醇胺(PE)含量降低,胆固醇(CHO)含量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直线相关分析,膜PC与红细胞滤过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你在以PE、PC变化为主的磷脂代谢紊乱,膜PC异常可能是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焕文郭述苏许荣家杨霞
关键词:脑梗塞红细胞变形能力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磷脂组分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方法选用 Spherisorb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5%磷酸(100:10:1.8V/V/V),波长203nm。结果4分钟内完全分离膜的四种磷脂组分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和神经鞘磷脂(SM),最低检出限为1μg/ml,至少在4μg-2000μg/ml范围内标准品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线性关系,PS、PE、PC、SM的回收率分别为98.1±2.3%、99.8±0.7%、99.4±1.8%、90.6±2.2%。结论本法适于临床检测和科研探索。
马焕文郭述苏于盛茂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红细胞膜磷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FBC预处理14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FBC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以FBC预处理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FBC预处理方案组成:磷酸氟达拉滨30mg/(m2·d),静滴,鄄5d~鄄1d;白消安0.6mg/(kg·d),口服,q6h,鄄7d~鄄4d;环磷酰胺30mg/(kg·d),静滴,鄄3d~鄄2d。[结果]14例患者移植后均安全通过骨髓抑制期,顺利重建造血功能,白细胞升至1×109/L为+11d(+9d~+15d),血小板上升至20×109/L为+12d(+9d~+21d)。8例(57.1%)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35.7%)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至今仍存活11例(78.6%),3例(21.4%)死亡。[结论]用FBC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
黄宁葛林阜马焕文刘希民郭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恶性血液病预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血小板膜磷脂各组分被引量:1
1997年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血小板膜磷脂各组分进行测定。选用Spherisorb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5%磷酸=100∶10∶1.8,波长203nm。4分钟内完全分离膜的四种磷脂组分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最低检出限为1mg/L,至少在4~2000mg/L范围内标准品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线性关系,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的回收率分别为98.1±2.3%、99.8±0.7%、99.4±1.8%、90.6±2.2%。
马焕文郭述苏樊红于金萍杨霞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血小板膜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
潍坊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潍坊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求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潍坊地区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潍坊地区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9%,例次感染率为60.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1%,为最常见;G-菌感染发生率为64.6%,为主要致病菌。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化学治疗、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结论潍坊地区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常鑫任翠爱崔景英王玉芬马焕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
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MAA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表现为正细胞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NAA)病人127例作为对照。结果MAA组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60,P<0.05);MAA组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病人比例明显偏高,差异有显著性(χ2=52.47,P<0.05);MAA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显著高于NAA组,差异有显著性(t=2.68,P<0.05);MAA组SAA病人骨髓红系比例高于NAA组,差异有显著性(t′=2.33,P<0.05)。治疗6个月后,MAA组SAA、NSAA病人有效率与NA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9(1~72)个月,MAA组SAA、NSAA病人生存率与NA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NAA病人比较,MAA病人发病年龄较大,NSAA比例、Ret、骨髓红系比例偏高。
常鑫马焕文崔景英徐文君燕法红任翠爱
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膜磷脂与血浆磷脂的相关性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及26名健康对照者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和血浆磷脂各组分进行了检测,发现患者膜磷脂酰乙醇胺、膜磷脂酰胆碱含量显著降低(P<0.01),膜总磷脂含量亦显著降低(P<0.05),血浆神经鞘磷脂含量显著升高(P<0.01)。提示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膜存在以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变化为主的磷脂代谢障碍,这种改变可能并非血浆磷脂异常所致。
马焕文郭述苏许荣家于金萍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红细胞膜血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