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成霞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内障
  • 13篇白内障
  • 11篇晶状体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4篇术后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角膜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手术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膜炎
  • 3篇晶状体损伤
  • 3篇白内障术
  • 3篇白内障术后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第一...
  • 12篇郑州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25篇马成霞
  • 12篇袁超峰
  • 10篇陈刚
  • 6篇谭凤玲
  • 5篇吕勇
  • 4篇李彬彬
  • 3篇郑广瑛
  • 3篇张凤妍
  • 3篇赵晓华
  • 2篇郝莉莉
  • 2篇吕建
  • 2篇杨琳
  • 2篇侯习武
  • 2篇苗青
  • 2篇谭凤玲
  • 2篇张翠芳
  • 1篇杨白冰
  • 1篇郭艳萍
  • 1篇李辉
  • 1篇王俊宽

传媒

  • 5篇中华眼外伤职...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3年8月在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21例患者(23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的时间、病原学检查及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眼中11眼在术后7d内发现感染,平均感染时间为术后(2.68±2.42)d,12眼在术后10d后发现感染,平均感染时间为术后(26.17±4.02)d;分枝杆菌属和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最常见,各9眼,均占39.13%,真菌感染有3眼,占13.04%;糖尿病病史、眼部手术史、长期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睑缘炎、长期角膜接触镜佩戴史、术后近期游泳史均与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糖尿病史、眼部手术史、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睑缘炎、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术后近期游泳史均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有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冉露尹刘平马成霞王艳青郭艳萍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感染性角膜炎
EphA2基因过表达对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构建人生促红素人肝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体外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系)的可行性及EphA2基因过表达对大剂量地塞米松作用的HLE-B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骨架质粒pCDH-CMV-MCS-EF1-RFP经NOTⅠ、XbaⅠ双酶切线性化后和目的基因EphA2重组。重组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以菌落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表达载体至人293T/17细胞包装慢病毒。按感染复数(MOI)分别为20、50、100、200体外转染人HLE-B3,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选择最佳MOI进行实验,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及EphA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组EphA2蛋白的表达。后续实验分为以下四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EphA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组)、C组(地塞米松组)和D组(EphA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联合地塞米松组)。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双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应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均证实EphA2以正确的序列和方式成功插入载体。MOI为20、50、100、200时,转染效率分别为38.6%±3.9%、49.2%±4.2%、79.5%±5.5%、80.2%±6.0%。其中,MOI 100与200比较,转染效率无明显提高(P=2.507),但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确定最佳MOI为100。空载体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hA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8);EphA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组EphA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提高了4.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B组、C组和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18%±1.85%、122.01%±3.89%、52.32%±1.99%和76.18%±3.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马成霞郑广瑛
关键词:上皮细胞EPHA2地塞米松转染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糖尿痛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8例50眼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行此术式的常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35例50眼.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纤维蛋白渗出、前房少量出血、虹膜后粘连、眼压升高、晶状体后囊浑浊.结果 无论是术后1周还是术后3个月,糖尿病组的总体最佳矫正视力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χ2=8.579,P=0.0034;术后3个月χ2=5.915,P=0.015).术后眼前段并发症中,角膜水肿及眼压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水肿χ2=1.515,P=0.2184;高眼压χ2=1.7778,P=0.1824).糖尿病组前房纤维素渗出及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纤维素渗出χ2=4.332,P=0.0374;虹膜后粘连χ2=4.000,P=0.0455).两组术后3个月内晶状体后囊膜浑浊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88,P=0.5383).结论 糖尿病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视力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马成霞吕勇李彬彬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术后
完全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瞳孔处理
目的:探讨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瞳孔处理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30只眼)葡萄膜炎致完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术中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散瞳后瞳孔直径(2.5±0.5)mm.以囊膜剪锐性剪除瞳孔缘松解粘连...
陈刚袁超峰马成霞张翠芳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2周岁的患儿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年龄、手术方式,观察白内障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结果205例324眼被纳入观察对象,平均手术年龄13.9(2—24)个月,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访47.6(22~63)个月。29例37眼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1.42%。发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患儿白内障手术平均年龄6.8(2—12)个月。未发生青光眼的176例287眼白内障平均手术年龄14.1(10~24)个月。37眼青光眼中,早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发生率为2.78%;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12(4.2±2.6)个月;迟发性青光眼28眼,发生率为8.64%;其中2眼为闭角型,26眼为开角型;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18~64(37.5±11.0)个月。结论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1.42%;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64个月;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较早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见。
马成霞吕勇吕建杨琳谭凤玲李彬彬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
EphA2在地塞米松作用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EphA2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增殖和凋亡的变化及细胞中...
马成霞
关键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地塞米松
多形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突变筛查被引量:2
2017年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近1/3有遗传性,临床表现为单纯眼部异常或作为相关综合征的表型之一[1]。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确定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通过产前诊断实现彻底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收集了一个临床表型为多形性白内障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应用外显子组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对先证者致病基因进行了检测,对候选致病突变位点进行了Sanger测序验证,
马成霞郑广瑛郝莉莉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
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26例(38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分析其发生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结果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25 d,平均(13.5±7.4) d。38眼中出现糖尿病干眼18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并干眼10眼,陈旧性沙眼并倒睫及干眼4眼,既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眼,干燥综合征2眼。男6例,女20例,男∶女=1∶3.33。药物联合治疗的30眼中,22眼治疗1个月后痊愈;另8眼治疗7d无缓解,改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1 d内痊愈;直接应用药物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8眼,14 d内痊愈。结论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于白内障术后早期,女性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及倒睫等眼表异常和药物的眼表毒性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马成霞陈刚袁超峰谭凤玲李彬彬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
双眼内源性真菌性全眼球炎一例
2010年
患者男,76岁。以“双眼视物不见1月,右眼突然疼痛难忍2d”于2009年3月29日由外院转入。患者6月前因肝血管瘤肝破裂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5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呼吸18,血压115/92mmHg。神智清,精神差,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无光感。右眼上下睑水肿,
马成霞吕勇
关键词:双眼视全眼球炎真菌性内源性入院查体肺呼吸音
伴有葡萄膜炎的白内障术中瞳孔缘环形切除术的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伴有葡萄膜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中粘连性小瞳孔的瞳孔缘环形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50例(60只眼)伴有葡萄膜炎的白内障术中粘连性小瞳孔行瞳孔缘环形切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瞳孔直径为3~4 mm,散瞳后瞳孔直径至5~7 mm,瞳孔对光反应部分存在。结论瞳孔缘环形切除术是治疗伴有葡萄膜炎的白内障术中粘连性小瞳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袁超峰陈刚马成霞张凤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