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汝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疗效比较
  • 2篇临床疗效
  • 2篇TSGF
  • 2篇TSGF检测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蛋白酶
  • 1篇电镜
  • 1篇动脉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82...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顾汝军
  • 9篇刘冬良
  • 4篇王苏春
  • 2篇季卫忠
  • 2篇马允
  • 2篇孙刚
  • 2篇孙刚
  • 1篇王禾
  • 1篇陈江浩
  • 1篇凌瑞
  • 1篇秦卫军
  • 1篇戚大梁
  • 1篇杭振宁
  • 1篇武海娟
  • 1篇孙航
  • 1篇张海
  • 1篇王映梅
  • 1篇张聚良
  • 1篇汪伟
  • 1篇姚青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47、MMP-9与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组织发生、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RCC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7、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R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RCC中CD147、MMP-9与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CD14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RCC组织CD147、MMP-9与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7、MMP-9与VEGF表达之间也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CD147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47、MMP-9与VEGF在RCC的临床演进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147、MMP-9与VEGF可作为反映RCC发生及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王苏春王禾秦卫军孙航顾汝军
关键词:肾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侵袭
雌激素下调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高迁移率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其拮抗剂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MCF-7细胞中分别加入无水乙醇、不同浓度的17-beta-雌二醇(E2)和他莫昔芬培养4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MGB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7-beta-E2浓度在10-6和10-4mol/L时,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他莫昔芬浓度在10-6和10-4mol/L时,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能够下调HMGB1的表达,而其拮抗剂他莫昔芬则相反。
顾汝军刘冬良马允汪伟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他莫昔芬
成人十二指肠水平段环状胰腺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成人环状胰腺临床少见,多表现为胰腺组织呈环状或带状包绕十二指肠降段,个别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或十二指肠球部[1]。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成人环状胰腺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57岁,因反复呕吐、上腹部疼痛伴体重减轻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3月8日入院,患者呕吐时轻时重,一般于饭后2~3 h后发生,时有腐臭味。
顾汝军刘冬良
关键词:环状胰腺成人个案报告
损伤控制性外科在严重肾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
2012年
严重肾脏外伤合并严重多发伤尤其伴有肾蒂等大血管伤的病人若未经及时救治,很快就会休克、死亡,故重度肾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及时手术治疗[1]。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即先控制危及生命的原发性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使病人安全度过创伤急性反应期,以后再行二次确定性手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危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2]。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严重肾脏创伤,需要手术治疗的8例,均用损伤控制技术施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马允顾汝军房毓庆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血管伤肾蒂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确定性手术危重创伤
p-Akt在预测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p-Akt在预测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1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2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术后转移复发组(114例)和术后未转移复发组(14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Akt的表达,并分析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与乳腺癌组织间p-Ak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与未转移复发患者的乳腺癌组织p-Akt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有显著的相关性(P=0.043,RR=1.638,95%Cl为1.337-1.955)。结论 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呈显著相关。
刘冬良杭振宁顾汝军
关键词:P-AKT乳腺癌转移复发预后
PPH加肛瘘切除术治疗合并肛瘘的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加肛瘘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合并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加肛瘘切除术组(观察组)和外剥内扎加肛瘘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及水肿、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控便能力下降、感染、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控便能力下降、肛门坠胀及水肿、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2组在尿潴留、感染、肛瘘复发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 PPH加肛瘘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合并单纯性肛瘘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刘冬良孙刚庄彬武马允王苏春顾汝军
关键词:肛瘘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血气胸不愈合误诊1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血气胸常规手术,我科使用的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因胸瓶连接不严漏气致血气胸不愈合较为少见,我科遇到1例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刘冬良顾汝军马允庄斌武
关键词: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不愈合
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5-3、PRL、SA和TSGF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据文献证实[1],在众多的乳腺癌的实验诊断中,血清CA15-3为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颇受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5-3、泌乳素(PRL)、唾液酸(S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季卫忠顾汝军戚大梁武海娟
关键词:CA15-3后血清TSGF
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化疗抑制鼠S180皮下肉瘤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抗血管生成化疗(ACT)对昆明鼠S180皮下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将荷S180肉瘤(100mm3)鼠随机分成A组(CTX抗血管生成化疗组),B组(CTX标准化疗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按实验方案处理后,检测抑瘤率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将接种S180细胞的小鼠随机分成A′组(CTX抗血管生成化疗组),B′组(CTX标准化疗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按实验方案给药,计算成瘤率及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A,B组抑瘤率分别为89.3%和89.9%,A,B,C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7.6±5.2),(16.5±5.5)和(17.9±4.7)个/mm2,A′,B′,C′组成瘤率分别为43.8%,6.3%和87.5%.结论:CTX抗血管生成化疗抑制鼠皮下肉瘤微血管形成,并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顾汝军王岭姚青张聚良陈江浩凌瑞张海王映梅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化疗透射电镜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Ⅰ、VEGF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索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化学法对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Ⅰ、VEGF和TSGF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血清IGF-Ⅰ、VEGF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6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IGF-Ⅰ、VEGF和TSGF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季卫忠顾汝军
关键词:食管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