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胰腺肿瘤
  • 1篇造影

机构

  • 5篇扬州市江都人...

作者

  • 5篇顾杰
  • 2篇彭剑
  • 2篇蒋维

传媒

  • 1篇影像技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对照评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患者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MRI检查,分析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CT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是66.7%,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是9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发病时间〈6 h、6-24 h检查中,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92.0%vs.60.0%,96.4%vs.7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检查诊断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优势明显。
顾杰
关键词:脑梗死CTMRI
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在CT平扫基础上联合应用CT脑灌注成像(CTP)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平扫、CTP、CTA检查,比较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与对应健侧区相关灌注参数及头颈部动脉病变情况。结果:CTP检查发现34例患者均存在符合临床症状的灌注异常区。与对应健侧区比较,半暗带区CBF降低,MTT和TTP升高(P<0.05),CBV稍降低(P>0.05);与梗死核心区比较,半暗带区CBF、CBV、MTT较高,TTP较低(P<0.05)。CTA检查发现33例患者存在37处血管病变,其中血管狭窄30处(81.08%),闭塞7处(18.92%)。结论:CTP联合CTA检查安全、便捷,可以全面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和相应供血动脉病变情况,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蒋维彭剑顾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SPTP,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SPTP病理及CT影像表现。结果:①8例均发生于女性患者。胰体尾部5例,胰头部3例。②8例肿瘤为囊性成分和实性成分组成,大部分体积较大,4例可见包膜,1例可见出血。③增强后肿瘤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胰腺。包膜在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结论: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实性成分在三期中均低于胰腺实质,而包膜强化程度在门脉期及延迟扫描高于胰腺实质。
顾杰蒋维翁海仁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D-TOF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序列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对2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颅脑MR平扫及MRA检查,其中有36例经DSA确诊有动脉瘤。结果:磁共振3D-TOF序列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瘤颈宽度等信息,尤其对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显示较好,对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磁共振3D-TOF序列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剑翁海仁顾杰袁帅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脑动脉瘤
小肠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1例病例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11例,回肠6例;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5例,恶性10例。CT发现肿瘤坏死8例,侵犯周围结构4例,转移3例。肿瘤以腔外生长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翁海仁顾杰
关键词:间质瘤小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