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李晓璐 霍立群 顾军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基于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的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 2024年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处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的患者(50%~99%)进行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处血管壁扫描。获得斑块、血管壁、血管壁剪切力比(WSSR)、狭窄处血管壁剪切力(WSS)的数值。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比较两组在斑块、血管壁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计算斑块陡度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症状组31例,无症状组49例。症状组较无症状组狭窄处管腔面积(LA)较小(2.33±1.12 VS 2.94±1.06,P=0.024),斑块面积(PA)较大(4.36.±2.13 VS 2.87±1.38,P=0.001),重构指数较大(1.13±0.21 VS 0.92±0.19,P=0.001),WSSR(9.93,8.42 VS 5.75,3.68,P=0.009)和WSS(52.41±16.92 VS 38.37±17.26,P=0.018)较高,斑块陡度(1.24,1.17 VS 0.94,0.91,P=0.014)较大。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有更多的强化斑块(24vs 13,P=0.03),正性重构(23vs20,P=0.001)。斑块陡度与WSSR呈正相关(r=0.879,P<0.001)。结论斑块陡度是MCA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的斑块陡度更容易引起脑卒中。 王觅 顾军 张丹凤管状闭合器 一种管状闭合器,包括扭力弹簧、扭臂和捏压夹臂,所述捏压夹臂沿着扭力弹簧的两根扭臂的延伸方向与扭臂固定连接,将两根捏压夹臂自由端压弯成交叉但不相连的闭合器颈部,闭合器颈部上设有半圆的弧形管状不锈钢,形成闭合器头部;使用该管... 顾军 孙秀兰文献传递 化疗联合PD-(L)1单抗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3年 乳腺癌是目前国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15%~20%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乳腺癌整体预后较好,但TNBC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少,导致晚期TNBC患者临床预后较差。随着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免疫治疗[主要是PD-(L)1单抗]成为TNBC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PD-(L)1单抗单药治疗TNBC有效率不高,化疗联合PD-(L)1单抗能给TNBC患者带来更好的反应率和预后。化疗与PD-(L)1单抗的协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限制了化疗联合PD-(L)1单抗在TNBC中的应用。本文分别总结了化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和PD-(L)1单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并特别从微生物组、肿瘤代谢等方面综述了化疗与PD-(L)1单抗交互作用在晚期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化疗联合PD-(L)1单抗在TNBC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刘佳静 黄桂春 王文艺 顾军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化疗 肿瘤免疫 常规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9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96个肿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超声和ABVS检查,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乳腺癌患者分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组(53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N-ALNM)组(43例),比较两组间各项超声参数的差异,并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N-ALNM组,ALNM组具有肿瘤最长径更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血流分级Ⅱ~Ⅲ级、有汇聚征的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长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汇聚征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51、4.055、3.493,均P<0.05);3个参数串联联合预测乳腺癌A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0.653~0.834),敏感性为54.7%,特异性为83.7%。结论超声测得的肿瘤最长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可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评估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李雅婷 王丹丹 杨斌 顾军 徐佳玮 徐超丽 张丽娟 孙晖关键词:超声检查 腋窝淋巴结转移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同侧MCA狭窄程度为50%~99%,且确定为责任病变。进行常规MRI及MCA最狭窄处血管壁成像。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MCA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65例存在MCA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68±14)岁,男性50例(76.9%)。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例(46.2%),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5例(53.8%),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最狭窄处管腔面积较小[(2.36±1.09)mm 2对(2.96±1.01)mm 2;t=2.274, P=0.027],斑块面积[(4.46±2.08)mm 2对(2.62±1.32)mm 2;t=4.315, P<0.001]较大,重构指数(1.08±0.11对0.94±0.10;t=5.573, P<0.001)较高,而且明显强化斑块(63.3%对11.4%;χ2=19.034, P<0.001)和正性重构(80.0%对20.0%;χ2=23.311, P<0.001)更多。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面积(优势比2.01,95%置信区间1.35~2.98;P=0.001)、重构模式(优势比16.00,95%置信区间4.73~54.15;P<0.001)、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优势比0.568,95%置信区间0.34~0.96;P=0.033)和强化程度(优势比21.85,95%置信区间5.13~93.00;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面积、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和强化程度三者结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93,95%置信区间0.84~0.96)。 结论:当MCA最狭窄处斑块� 顾军 王觅 张丹凤 张卫东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大脑中动脉 卒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在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至2021年术前进行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和CT增强成像且具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结果66例患者中,有29例肝细胞肝癌、15例胆管细胞癌、12肝脏血管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脏局灶性增生、3例肝脓肿。CT增强成像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3%、80%、75%、67%、50%、67%,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诊断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7%、100%、92%、67%、100%、100%。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的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增强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优于CT增强成像。 顾军 张丹凤 王同兴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