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玉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7篇心肌梗塞
  • 7篇梗塞
  • 4篇急性心肌梗塞
  • 3篇溶栓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滴注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动脉血气分析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机构

  • 10篇河北省医院
  • 1篇河北医学院

作者

  • 10篇王学忠
  • 10篇韩玉平
  • 8篇齐晓勇
  • 6篇甄胜西
  • 4篇徐力飞
  • 4篇谷剑
  • 2篇康母依
  • 1篇张福生
  • 1篇夏岳
  • 1篇刘坤申
  • 1篇赵玉娟
  • 1篇李继坤
  • 1篇张国志
  • 1篇王昭君
  • 1篇赵兰辉

传媒

  • 3篇急诊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2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动脉血气分析
1992年
本文就45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症的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动脉血气分析数据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恢复期动脉血氧分压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r=-0.48)。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动脉低氧血症系由隐匿性心功能不全所致。加强随访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韩玉平王学忠齐晓勇甄胜西王昭君
关键词:急性动脉血气分析心肌梗塞
血组胺动态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动态测定了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组胺、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表明,AMI发病后1~4 (平均2.2±1.2)h血组胺出现异常值,20.2±6.5h上升至峰值,52.6±16.6h下降至正常。36例AMI血组胺峰值平均为4.19±1.35μmol/L,显著高于正常上限(>3.6倍)。血组胺变化明显早于CPK-MB(P<0.01)。14例组胺出现异常值<3h,峰值时间<18h,3例峰值>4.50μmol/L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反之仅占27.27%(P<0.01)。我们认为,血组胺动态测定对AMI早期诊断及缺血性心律失常预测有重要意义。
齐晓勇王学忠夏岳甄胜西韩玉平谷剑樊瑞芹高羽
关键词:心肌梗塞
缺血性心肌病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1990年
1970年Burch提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CIC)是一种真正的、有一系列临床和病理特点的心肌病。CIC在欧美是常见的一种心肌病的类型,应该接受和认识CIC这个概念。Hiasa-Y 1983年研究所谓的局部缺血性心肌病在日本有扩大流行的趋势。本资料回顾分析了我院1986年~1989年住院病人。
张福生王学忠韩玉平刘苏平靳风纪
关键词:心肌病CIC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流变的动态
1992年
本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蝮蛇抗栓酶溶栓疗法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常规疗法治疗组88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皆用血流变学监测。结果表明:前者 ST 段在24小时内回至等电位线者占64.2%(72/112),时间为35.8± 11.6小时,与后者72.3±14.8小时相比,P<0.01;观察组酶学峰值提前者59例,占52.6%,对照组无提前。观察组溶栓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对发病超过6小时的患者仍有效,在血流变的监测下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98.2%,对照组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王学忠甄胜西齐晓勇徐力飞康田依韩玉平谷剑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血液流变学
误诊青年肺癌一例教训
1991年
病例:女,20岁。于两月前出现咳嗽、心慌气短、胸闷,拟诊肺结核抗痨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查体:T36.8℃,BP20/13.33B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肺中下野可闻少许湿罗音。心率120,律整,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未见异常。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血常规及血沉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学检查正常。胸部 X 光片示“左下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功能正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正常。骨髓象正常。临床初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左下肺感染。半月后患者自觉左锁骨上疼痛,
韩玉平王学忠
关键词:肺肿瘤误诊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0年
静脉滴注(简称静滴)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国外已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但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们应用硝酸甘油静滴和口服治疗 AMI 的临床对照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从1985年1月~1987年7月住院的 AMI患者中,选择静滴78例作为观察组,口服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详见表1;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齐晓勇王学忠韩玉平
关键词:心肌梗塞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再灌流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1993年
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622例中有 Q 及非 Q 波的 ST 段抬高>2mm 者187例用血管扩张剂及溶栓疗法后,符合冠脉再通的指标108例,分与三组观察其再灌流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表明,A 组用血管扩张剂,再灌流心律失常(RA)发生率为71%(12/21);B 组用蝮蛇抗栓酶溶栓者,RA 发生率为81%(45/58);C 组用尿激酶溶栓者,RA 发生率为86%(25/29)。A 组 RA 发生率明显低于 B、C 两组(P<0.01);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 B、C 两组 RA 发生率高于 A 组。本文对 RA 的诊断和防治问题加以探讨。
王学忠齐晓勇甄胜西康母依徐力飞韩玉平赵兰辉蔡文训王瑞肖
关键词:急性心律失常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
1990年
本文报道老年人阵发性房颤110例,并与60例中青年陆发性房颤作对照。根据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老年组比中青年组阵发性房颤多见(P<0.01)且持续时间长。从 V_1导联 f 波振幅分析,老年粗颤波者亦明显少于中青年组(P<0.01)。由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老年组左房扩大明显少(P<0.01),X 线证实老年人心脏扩大为多,踏车试验阳性率老年显然高(P<0.01)也正说明这一点。此外尚有少数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甲亢等所致房颤特点与老年人房颤不同。老年人房颤发生血管栓塞的机会不多,但其室率加速时多伴心悸、胸闷及多尿,而中青年房颤者则无。大多数阵发性房颤者预后较好,但尚需长期随访。
王学忠刘坤申赵玉娟齐晓勇康母依甄胜西韩玉平诸葛铭宁王文明吴迪刘兵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老年人房颤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探讨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分析152例急性心肌梗塞应用蝮蛇抗栓酶溶栓疗法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以往常规疗法治疗100例急性心肌梗塞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前者 ST 段在24小时内回至等电位线者占56%(86/152),时间为36.2±12.2小时,与后者71±13.0小时相比 P<0.01;观察组酶学峰值提前者77例占50%,对照组无提前。对发病超过6小时的病例仍有效,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9.9%,对照组87%,二者差异性显著(P<0.01)。值得今后推广使用。
王学忠齐晓勇徐力飞张国志李继坤韩玉平谷剑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镁盐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探讨被引量:11
1993年
本文观察2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入院当日血清镁,平均值0.82mmol/L,其中有和无并发重症室性心律失常者的血清镁((?)±S)分别为0.76±0.08与0.82±0.08mmol/L,P<0.01。用随机双盲法将入院病人224例分为两组,136例为镁盐治疗组,另8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重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与41.5%(P<0.01);重症性心律失常致死者为0.7%与4.5(P<0.05);死于泵衰竭者为1.4%与5.6%(P<0.05);总病死率为2.1%与10.1%(P<0.05)。镁盐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表明 AMI 早期静脉滴注镁盐确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可作为 AMI 常规治疗的一种措施。
王学忠齐晓勇甄胜西徐力飞韩玉平谷剑牛凯张月寒
关键词:心肌梗塞镁盐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