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星

作品数:162 被引量:27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哲学宗教
  • 16篇政治法律
  • 13篇文化科学
  • 12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8篇儒家
  • 23篇文化
  • 16篇儒学
  • 9篇儒家思想
  • 9篇论语
  • 9篇《论语》
  • 8篇道统
  • 7篇道德
  • 7篇哲学
  • 7篇治道
  • 7篇三教关系
  • 7篇教化
  • 6篇治道思想
  • 6篇人文
  • 6篇儒家文化
  • 6篇仁爱
  • 6篇礼教
  • 6篇传承
  • 5篇学术
  • 5篇伊斯兰

机构

  • 156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宜宾学院
  • 3篇四川思想家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衡水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56篇韩星
  • 3篇杨永明
  • 3篇杨永明
  • 1篇姚中秋
  • 1篇陈霞
  • 1篇梁涛
  • 1篇罗传芳
  • 1篇曹迎春
  • 1篇张祥龙
  • 1篇干春松
  • 1篇安乐哲
  • 1篇杨春梅
  • 1篇赵法生
  • 1篇时婧
  • 1篇何大海

传媒

  • 8篇黑龙江社会科...
  • 6篇宜宾学院学报
  • 5篇衡水学院学报
  • 5篇宗教与哲学
  • 4篇学术前沿
  • 4篇中原文化研究
  • 4篇孔学堂
  • 3篇世界宗教文化
  • 3篇哲学动态
  • 3篇前线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孔子研究
  • 3篇东方论坛(青...
  • 3篇原道
  • 3篇儒道研究
  • 3篇走进孔子(中...
  • 2篇中国穆斯林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河北学刊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22篇2015
  • 16篇2014
  • 18篇2013
  • 5篇2012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宝才教授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
2022年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专门研究,对儒学更新发展有考辨;对先秦诸子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研究和阐发,认为诸子各派学说都有价值,对道、法、名、阴阳家都有专论。先秦思想史研究是刘宝才教授在传承发展侯外庐学派、追随张岂之先生不断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工作,先后参与《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术史》等先秦卷的撰写和主编,对先秦思想史有系统梳理,形成了与时俱进、正本清源的学术观点。
韩星
关键词:学术研究
董仲舒的中和论
2023年
“中和”是“中庸”观念的重要分支,源远流长。董仲舒继承发展了上古以来,特别是《中庸》的中和观念,形成了以贵中尚和为主体,阴阳五行为框架,由中致和为途径的理论体系,并从治身与治国两个方面展开中和论的实践应用。分别从养气、养心、衣食住行、男女之法等方面提出了以中和养生的具体方法。确立了中正的政治行为准则,以中和之道处理礼与法、德与刑、王道与霸道二元张力,提出了以礼主法、德主刑辅、以王统霸的治理模式。治身与治国都是由中致和,贯通一体。董仲舒的中和论是构建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贯穿于其思想体系的不同方面,起着贯通和支撑作用。
韩星
以儒为主 道佛辅助——康熙帝处理三教关系的经验
2020年
康熙从小勤奋好学,精研经典,儒学造诣很深。在对待和处理三教关系的问题上,他首先确立了"崇儒重道"、以儒治国的基本方针,化民成俗,文教为先,使儒学在清朝社会特别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获得了正统的主导地位。同时,对佛教、道教也适度尊崇,并特别推崇藏传佛教,使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积极提倡孔孟正学,特别是程朱理学,而对佛、道多批评和限制,形成了以儒为主、道佛辅助治国安民的政教模式,为历代帝王处理三教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韩星
关键词:康熙康乾盛世
梁武帝处理三教关系的教训
2020年
梁武帝早年即受儒释道三教熏陶,后来对三家学说均造诣颇深,并运用到个人信仰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上。他虽有会通三教的可贵思想,但对三教关系又颇为纠结,力图并存三教、并用三教,但以佛教为唯一正道,最终未能平衡三教关系;又以政治的力量凌驾于众臣和百姓信仰之上,试图以佛教为国教,建立政教合一的佛教帝国,但佛教在当时并不强大,并没有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职能,梁武帝也为奸人所用,导致亡国灭身,教训深刻。
韩星
关键词:梁武帝儒道释政教合一
论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被引量:22
2013年
当代西方哲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思辨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身体”成为审视世界和思想言说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出现了“身体现象学”、“身体伦理学”和“身体美学”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该怎样应对这种身体转向?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是中国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契机,因为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在本文看来,这种以西方身体哲学的思路和逻辑来解读中国哲学的做法有以偏概全之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之身体观的实际内涵。
韩星
关键词:儒家哲学身体观修身之道当代西方哲学西方当代哲学哲学研究范式
儒者之乐——乐道被引量:1
2013年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韩星
关键词:乐道儒者志同道合
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被引量:5
2019年
孔子"述而不作",其实是"名述实创""以述为作,述中有作",创立儒家学派,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儒学是在经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经学也就没有儒学。董仲舒精通五经,尤致力于《春秋》公羊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汉代仁义礼智信"五常"核心价值观,重建王道政治,批判现实、规范和匡正时君世主。同时他也受《诗经》《尚书》《左传》《周易》的影响。在儒家内部整合孟荀,在儒家以外以儒为主,整合道、法、阴阳、墨家等,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使得他成为一代大儒,实现了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代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结合,奠定了经学、儒学在汉代以后的主流和主导地位。
韩星
关键词:经学儒学
回儒——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上)被引量:2
2018年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韩星
关键词:回儒伊斯兰教
儒家天人一体观与生态文明
三才观念是天地人一体观的早期形态。儒家的天地人一体观认为人类与天地及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而人作为主体在天地之间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天人一体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完全等同。传统儒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已有了生态文明...
韩星
关键词:儒家思想生态文明
全真道三教合一的多维向度与修行实践
"三教合一"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争论中就出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三教互补格局。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鼎立,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三教合流成为当时社会思想发展的主...
韩星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