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玉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以工业高中为例被引量:6
- 2001年
- 本文以日本工业高中为例 ,就日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作了概括性地阐述 ,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 鞠玉华
-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 英国中文学校发展现状探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笔者赴英国考察了周末中文学校的教学和运营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英国的中文学校(班)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中文学校通过教授中文及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华人青少年搭建了学习、传承中华语言文化的平台,架起了一座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
- 鞠玉华
- 关键词:华人子女语言文化传承
- 论旅日福建同乡恳亲会的作用及发展前景被引量:1
- 2004年
- 在日本有很多华侨华人的同乡会,其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同乡恳亲会①。回顾福建同乡恳亲会发展的历史,可以反映同乡恳亲会在凝聚华侨华人的民族精神,爱国爱乡,团结互助,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乡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同乡会面临着的新老华侨衔接及观念差异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后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鞠玉华
- 日本福建同乡恳亲会与阪神大地震
- 2010年
- 日本"福建同乡恳亲会"自196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历程。半个世纪中,该会在继承民族传统、凝聚乡情、团结互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发生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为背景,记述在突发事件中,"福建同乡恳亲会"所采取的种种救助措施,包括从人员安否的调查、被害的状况、避难地的掌握,到救援物资的发放等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论证危急时刻,同乡会这支可靠的"联络网"发挥作用。阐述福建同乡恳亲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为研究新时期华侨华人工作中,如何将以地缘、血缘、业缘、学缘、友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各种华人社团组织发展壮大,进一步将救灾中所体现的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的同胞爱,同心合作、共度难关的优良品格,团结互助、义务奉献的公益心等精神延续传承,使中华民族素有的爱国爱乡,顾亲重友的传统在海外日益发扬。
- 鞠玉华
- 关键词:地震救灾
- 晚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监督制度论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下,广大学子以留学东瀛为强国之途径纷纷赴日,举国上下形成了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热潮。清政府为了能够培养出维护其统治的所需人才,制定了监督制度,并派遣留学监督,对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种社会活动进行监视、管理。这些措施虽在客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挽救腐朽清王朝的统治危机,相反却使大批的留学生走向清王朝的对立面,成为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 鞠玉华陈翠丽
- 关键词:晚清留日学生
- 论中日关系对在日华侨华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多兴衰,始终与中日关系的冷暖密切相关。2012年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滋事,以至发展成"911购岛",使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十分危险境地,令在日华侨华人忧心忡忡。中日关系骤然降温,日本社会对中国持不友好态度的言论随处可见,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到80多万在日华侨华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为良好的中日关系是在日华人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的基石。
- 鞠玉华
- 关键词:中日关系华侨华人
-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 鞠玉华
- 关键词:侨校
- 浅谈日本职业高中的转机
- 1997年
- 随着日本社会的技术革新,国际化、信息化、少子化、高龄化的进展,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高中所处的环境更加严峻。 根据文部省统计,1994年度各学科的学生数比例,普通科学生占高中总人数的74.2%,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科的学生占高中总人数的24.1%。这与1955年的状况相比,即普通科的学生数占60%,职业科的学生数占40%。
- 鞠玉华
-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教育综合学科高中毕业生日本社会少子化
- 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变革
- 2010年
- 甲午战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唤醒下,以"求学"为良药,广大学子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留日也蔚为风气,出现了留日学生这一群体。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 鞠玉华岳程楠
- 关键词:清末教育近代化
- 论日本政府对华侨学校的政策被引量:1
- 2004年
- 日本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二战结束后,面对一片废墟,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的举措,更是令世人折服。但是,日本教育政策的另一面,即在重视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限制、排斥异民族的教育,则反映了日本教育政策的狭隘性,与标榜自己为教育大国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教育法》。按照《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不属于"正规学校"系列,而属于"各种学校"系列,致使华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这反映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理念。
- 鞠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