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露雯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物
  • 6篇细胞
  • 6篇小胶质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细胞
  • 4篇用药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 4篇NACHR
  • 3篇胆碱
  • 3篇胆碱受体
  • 3篇烟碱型乙酰胆...
  • 3篇乙酰胆碱
  • 3篇乙酰胆碱受体
  • 3篇受体
  • 2篇蛋白
  • 2篇输液
  • 2篇转录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18篇雷露雯
  • 7篇李伟煊
  • 4篇陈翔
  • 4篇王勇
  • 2篇冯智敏
  • 2篇王克万
  • 2篇陈如大
  • 2篇邓冲
  • 2篇贾思远
  • 1篇李鹏翀
  • 1篇刘家欣
  • 1篇吕彩云
  • 1篇陈振华
  • 1篇黄小琼

传媒

  • 3篇今日药学
  • 2篇抗感染药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药学研究
  • 1篇广东省药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整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调整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l月至2019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913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断脐后组(n=497)和术前组(n=416),断脐后组于断脐后开始使用第一剂抗菌药物,术前组于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h内开始使用第一剂抗菌药物,观察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预防用药疗程(≤24h、24~48 h、>48~72 h、≥72 h)、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药品总费用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术前组和断脐后组预防性用药后感染率分别为8.41%和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及总药品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调整至于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h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率,且在使用强度及相关药品费用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雷露雯林敏婷肖洒
关键词: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本院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排除其他感染)的出院病例90份作为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涉及到的抗菌药物一共有22种,其中有5种抗菌药物DUI>1占33.3%。DUI最大的是左氧氟沙星1.04。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DDDs的头五种抗菌药物是:头孢丙烯是382.5占(33.09%),头孢替安是166占(14.36%),左氧氟沙星148.5占(12.85%),洛美沙星是88占(7.6%),头孢泊肟酯是88.5占(7.7%)。结论:药物使用DUI>1占33.3%,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吕彩云雷露雯
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MTP模式干预门诊过度输液的策略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为基层医院干预门诊过度输液提供策略参考。方法以我院成功通过MTP(监测-培训-计划)模式干预儿科门诊和急诊科过度输液为例,分析各项干预策略和干预前后输液指标的变化并总结经验。结果通过实施输液知识宣传教育、输液使用申请制度、患者使用输液知情同意书、用药指南和处方点评等策略,儿科门诊、急诊科过度输液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实施前后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TP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门诊过度输液现象,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李伟煊莫迪威雷露雯曾旺焕
关键词:门诊输液
通过MTP模式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预防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促进1类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本研究采用WHO推荐的MTP循环模式进行干预,并制定围手术期用药指南,对照每轮干预前后预防用药时间、抗菌药物的费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等有无统计学差异。经过二轮干预后,预防用药疗程从干预前的3.15±160d减少至187±116d,(P〈O05):各组的抗菌药日平均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98.7%的病例都是术前30min开始给药,921%的病例都是选用一代头孢。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应用MTP循环模式对促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使用。
雷露雯李伟煊黄小琼
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碳青烯类抗菌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丙戊酸钠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变化。结果:案例-A给予美罗培南与丙戊酸同时使用治疗,第6天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为35.6μg/mL;案例-B给予比阿培南与丙戊酸钠联用治疗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从88.9μg/mL下降到13.8μg/mL,下降幅度为84.48%;案例-C给予美罗培南与丙戊酸联用治疗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从78.4μg/mL下降到28.8μg/mL,下降幅度为63.26%。结论:丙戊酸钠与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联用易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应避免两者联用。
李伟煊雷露雯陈翔莫迪威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药物相互作用
10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及其治疗方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3年—2014年间微生室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作了统计,并对其感染病例治疗的有效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其中定植菌为26株,致病菌为7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78例,其年龄≥60岁占80.76%;并且57.69%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2.22%、94.74%和100.00%,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6.84%;采用的4种治疗方案分别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第3代或第4代头孢菌素、第3代头孢菌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0%、60.00%、58.82%和100.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独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联用,可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感染。
雷露雯陈翔陈如大梁佩文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定植菌致病菌耐药率
激活小胶质细胞α_7-nAChR减少Aβ蛋白所致的神经元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激活小胶质细胞上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减少由于β-淀粉样蛋白1-42沉积所致的慢性炎性反应对神经元毒性作用。方法取孕18 d的胎鼠大脑皮质做原代神经元的培养,选用微管相关蛋白-2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培养10 d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同培养于带有膜插件的培养皿中。试验分空白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组、共培养组、烟碱预处理组,各组添加β-淀粉样蛋白1-42共培养96 h后,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体外培养10 d的神经元,用免疫荧光及DAB显色鉴定神经元均能显色,细胞纯度达到了94.49%。激活组与未激活组相比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激活小胶质细胞上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神经元凋亡,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雷露雯李伟煊冯智敏邓冲陈翔
关键词: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离体海马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探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体外培养海马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然后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1b/c进行小胶质细胞的鉴定;...
贾思远雷露雯王克万王勇
关键词:海马小胶质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文献传递
某院120例AIDS患者不同HAART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2015年120例已确诊AIDS并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3TC+TDF+EFV);B组:齐多拉米双夫定+依非韦伦(AZT/3TC+EFV),根据Karch和Lasagna评定法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ADR评定,并对ADR的类型、出现的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的总ADR发生率为80.8%,多发生在用药1年后,主要是血脂升高、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及高血糖。A组ADR发生率是86.7%,发生率最高为肾功能异常(53.3%);B组ADR发生率75%,发生率最高为血脂升高(43.3%)。结论 AIDS患者HAART方案ADR发生率高,需注意监测和对症处理,不同HAART方案ADR发生率及类型有差异,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李伟煊林昭平雷露雯莫迪威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炎症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细胞外存在神经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所引起的慢性炎症被认为是A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Aβ相关的慢性炎症的研究成为目前AD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AD的发病机制与Aβ介导的炎性反应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雷露雯王勇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发病机制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