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鑫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江湾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影像
  • 3篇结节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假瘤
  • 2篇影像表现
  • 2篇影像学
  • 2篇硬币病变
  • 2篇假瘤
  • 2篇骨折
  • 2篇CT影像
  • 2篇CT影像表现
  • 2篇CT诊断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对照

机构

  • 7篇上海市江湾医...
  • 4篇延边大学医学...
  • 3篇延边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天津市肿瘤研...
  • 1篇河北承德钢铁...

作者

  • 10篇陶鑫
  • 5篇赵志梅
  • 4篇叶兆祥
  • 3篇蒋炜
  • 3篇赵润
  • 2篇鲍润贤
  • 2篇肖建宇
  • 2篇张海涛
  • 1篇李磊
  • 1篇沈甲乙
  • 1篇全松石
  • 1篇金东虎
  • 1篇李月河
  • 1篇宋秀宇
  • 1篇李润田
  • 1篇王力
  • 1篇苏斌
  • 1篇闫俊
  • 1篇金哲
  • 1篇刘颖华

传媒

  • 5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影像征象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多位于肺外周带、病灶下方散在结节征、平直征、桃尖征、蜂房样低密度影、病灶周围炎症、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高度均匀或周边强化是其常见征象。其与肺部结核球等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较多相似,尤其易误诊为肺癌。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减少误诊有较大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蒋炜徐覃莎陶鑫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误诊
孤立性肺结节HRCT征象概率分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病灶HRCT征象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收集149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行常规和对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将初步确定的15项HRCT征象按照病灶良恶性分组进行χ2检验,筛选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的征象作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HRCT征象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结果选出8项HRCT征象作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浅分叶征、边缘锐利、晕征及钙化等征象与良性病变正相关,其RR值分别是15.387,42.162,12.917,3.253;深分叶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等征象与恶性病变呈正相关,其RR值分别是0.067,0.109,0.526;锯齿状边缘在回归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肺结节HRCT征象与病灶性质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等内在联系,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陶鑫赵志梅刘颖华徐覃莎张海涛叶兆祥苏斌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部炎性假瘤HRCT征象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分析37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HRCT征象,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行常规和对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分析总结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研究,另随机选择同时期的周围型肺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两肺下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密度偏低(平扫CT值15~60HU,平均26.9±13.5HU),与周围型肺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形态以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多见,病灶内密度多不均匀,可见钙化及多发空洞,边缘呈平直状、周围见毛玻璃样改变及肺门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等征象对本病的CT诊断有意义。结论:肺炎性假瘤的部分HRCT征象能反映其病理特征,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陶鑫赵志梅赵润蒋炜邹晓刚郁明姬
嗅杀灵中毒的头部CT诊断
2004年
目的 探讨嗅杀灵中毒的头部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服嗅杀灵中毒 31例的CT、MRI资料。结果 轻度中毒者 ,CT无明显异常改变 ;中度中毒者 ,脑白质密度均匀减低 ,灰白质界限清楚 ;重度或死亡者脑白质密度明显减低 ,灰白质界限更加清楚 ,脑沟、脑池消失 ,脑室变小 ;MRI异常改变为脑白质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 WI呈略高或均匀高信号。病理示脑白质有空泡及海绵样变。结论 CT可作为诊断嗅杀灵中毒的有效手段 。
全松石赵志梅金东虎李月河陶鑫金哲
关键词:CT脑白质
成人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支气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支气管囊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纵隔型支气管囊肿3例,直径4~13cm,1例呈囊性,2例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后其囊内容物及囊壁均未见强化,显示为高密度囊肿。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0例,直径0.5~6.0cm,含气和含液囊肿分别为2例和3例,均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囊壁有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软组织肿块5例,1例合并肺段隔离症,1例边缘有环形钙化,3例为边缘模糊的不规则肿块。结论:CT平扫和增强对含气和含液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有特异性,对软组织密度支气管囊肿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增强CT扫描有助于高密度囊肿的诊断。
叶兆祥肖建宇陶鑫鲍润贤
关键词:纵隔支气管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检查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CT测定与病理对照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评价不同的CT诊断标准与临床体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乳腺癌患者于临床体检后1个月内行术前胸部CT检查,分别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和≥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并均在2周内行外科手术治疗,标本作病理检查。将病理与CT诊断和临床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双盲法对照。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体检与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和≥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标准,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2.0%、86.0%和65.6%;敏感性为71.7%、95.0%和51.7%;特异性为72.7%、69.7%和90.9%。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其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临床体检(P<0.05)和以腋淋巴结最短径≥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P<0.01)。结论: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具有临床意义,是直接评估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较准确且无创伤的方法。
叶兆祥肖建宇鲍润贤宋秀宇陶鑫李润田
关键词:乳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影像学研究
2010年
搜集因膝关节外伤就诊、X线片及CT资料完善者17例,比较分析胫骨髁间隆突撕脱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17例中髁间隆突撕脱骨折15例,X线平片确诊11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CT确诊14例,假阴性1例。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CT扫描的灵敏度(93.3%)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
苏斌陶鑫王力
关键词:胫骨骨折
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与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患者,全部行膝关节X线片和MSCT检查,将CT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观察骨折及韧带损伤情况,分析受伤机制与骨折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5例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MSCT全部作出正确诊断,敏感性100%,其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立体、详细显示骨折部位、程度,从而提高骨折分型准确性,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显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增粗、短缩、密度减低和后交叉韧带(PCL)角增大等征象,可以对韧带撕裂做出诊断。结论 MSCT全面提供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伤情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客观依据,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陶鑫蒋炜闫俊赵志梅苏斌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骨折
量化分析血管集束征对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CT(HRCT)分析肺结节样病灶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并量化分析血管集束征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9例肺结节,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6和103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常规胸部CT平扫和病灶HRCT扫描。先对病灶常见的征象做单因素分析后,筛选出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8个自变量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并计算OR值,为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结果103例恶性结节中59例可见血管集束征,综合分析显示血管集束征与恶性病变相关,其OR值为0.576,其倾向于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是倾向于良性的1.74倍。结论在HRCT扫描的基础上,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通过对肺结节血管集束征的综合分析,为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陶鑫叶兆祥赵志梅赵润顾金法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表现。FNH动脉期全瘤除去中央瘢痕区的显著强化及中央瘢痕的延迟强化为其最重要的CT征象,具有诊断意义。螺旋CT平扫加动态双期扫描能正确反映FNH的影像特征,能够对大部分FNH作出正确诊断。
张海涛蔡华亮沈甲乙徐覃莎郁明姬陶鑫赵润李磊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