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胜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钾素
  • 1篇施钾
  • 1篇施钾效果
  • 1篇石灰土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生长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钾
  • 1篇土壤钾素
  • 1篇土壤监测
  • 1篇灰土
  • 1篇钾肥
  • 1篇钾肥效应
  • 1篇钾素平衡
  • 1篇肥效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陶胜
  • 2篇马茂桐
  • 1篇谢建昌
  • 1篇杜承林

传媒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复石灰水稻土钾素平衡和调节被引量:1
1998年
在柳江县复石灰水稻土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每造每667m2施钾(K2O)4.5kg水稻增产45.6%~62.8%;施干稻草150kg增产43.7%~52.9%。长期不施用钾肥,土壤钾素经过2年下降后,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在早稻~晚稻~休间耕作制度下,春季为土壤钾素恢复期,夏季和秋季为土壤钾素消耗期,呈年周期性变化;在水稻生长期中,分蘖~孕穗期土壤钾素下降最速,孕穗~成熟期下降甚微。不施用钾肥,土壤每年每667m2亏失3.7~5.7kgK2O;667m2年施K2O9kg,可弥补土壤钾素亏失52.6%~75.7%;施稻草300kg,弥补率为33.3%~70.3%;钾肥和稻草并用,基本上可达到土壤钾素平衡。
马茂桐朱泽亮陶胜杜承林
关键词:施钾效果钾素平衡
复石灰水稻土的钾素长期定位研究(土壤钾素变化、平衡、调控与钾肥效应)
谢建昌陶胜马茂桐朱泽亮韦祖烈
用长期定位试验(14年)、盆栽试验、调查考察和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土壤钾素年、季节和水稻生长期中的变化规律,系统研究了施钾和稻草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计算出不施钾的年亩亏失量3.7-5.7kg,施钾增产45.6-...
关键词:
关键词:石灰土水稻生长土壤钾素土壤监测钾肥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