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月
- 作品数:38 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多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 汤海波王洪娈孙静陈秋月王春华
- 课题通过入选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雷公藤多甙+复方丹参滴丸)及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治疗6个月,用药前后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治疗组...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雷公藤多甙复方丹参滴丸
- 清肾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清肾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肾汤保留灌肠。2组共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Cr)及微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Hgb、Cr及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肾汤保留灌肠配合西药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
- 扈瑞春徐国庆李玉伶陈秋月
- 关键词:贫血灌肠C反应蛋白质
- 百令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改善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并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口服辛伐他汀片,每日1次,每次20 mg,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百令胶囊,每日3次,每次20 mg。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0. 83±0. 39) g,(4. 24±1. 32) mg/L,(2. 28±0. 64)μmol/L,(42. 17±10. 27) pg/m L,(7. 29±0. 64)mmol/L,(4. 47±2. 01) mmol/L,较治疗前的(1. 99±0. 72) g,(15. 57±5. 83) mg/L,(3. 23±0. 87)μmol/L,(92. 15±16. 27) pg/m L,(10. 28±3. 17) mmol/L,(6. 54±2. 32) mmol/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1. 59±0. 75) g,(7. 32±1. 99) mg/L,(2. 45±0. 72)μmol/L,(72. 58±10. 37)pg/mL,(9. 02±0. 58) mmol/L,(5. 44±2. 51) mmol/L均显著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在减少蛋白尿的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空腹血糖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
- 扈瑞春徐国庆任彦芳张锐莹景鑫汤海波李玉伶陈秋月
- 关键词:百令胶囊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微炎症状态
- 泌尿系感染细菌谱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 陈秋月李玉伶阮彩霞王艾武岳英丽蔡红丽窦晓丽王春华王奇志王红莲
- 由于新的抗生素的不断涌现,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也随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尽管A-D大肠埃希菌仍排在首位,但其比例明显的下降,仅占了37.9%。一些原属非致病菌变成致病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该研究中位居第五位,过去认...
- 关键词:
- 关键词:致病菌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
- 平痛新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 2011年
- 病例,男,39岁,因间断浮肿5年,发现血肌酐升高2年,胸闷气短20天入院。患者5年前因浮肿,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曾应用激素治疗,病情未缓解,近2年血肌酐渐进性升高,最高达2318μmol/L,并出现胸闷,气短入院。查体:T36.0℃,P88次/min,R20次/min,BP130/70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窦晓丽陈秋月岳英丽
- 关键词:平痛新神经系统
- 尿毒症合并肺感染23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陈秋月阮彩霞
- 关键词:尿毒症肺感染合并症
- 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腹膜透析;缬沙坦组在常规腹膜透析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片80mg/d;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在常规腹膜透析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片80mg/d,氟伐他汀胶囊20mg,1次/晚,共24周。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血脂指标以及营养状态指标。结果缬沙坦组、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比较显著降低,且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清中CRP、IL-6、IL-8、TNF-α、SAA、PAPP-A、CHE水平与缬沙坦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缬沙坦组、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l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显著升高。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患者的TG、TC、LDL水平较对照组、缬沙坦组均显著降低,HDL水平也更显著升高;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与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清中Alb、PA、Tf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蔡红丽张锐莹段俞伽杨立娟陈秋月
- 关键词:氟伐他汀腹膜透析微炎症
- 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 mg,每日3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C-I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cy、hs-CRP、LDL-C水平及C-IMT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LDL-C及Hcy是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C能够降低MHD患者C-IMT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对动脉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 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维持性血液透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方法: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组)100例,与正常对照者(NC组)92例的IMT及血清CRP。结果:MHD组和NC组IMT分别为(1.15±0.18)mm和(0.74±0.21)mm;血清CRP分别为(18.70±9.32)mg/L和(0.75±0.31)mg/L。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清CRP及IM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明IMT与CRP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MT较对照组为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CRP加重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缩短患者生存期。
- 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C反应蛋白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陈秋月李玉玲岳英丽蔡红丽高寿艳
-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