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漠水
- 作品数:215 被引量:4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血清CARP、cTnI和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局部心肌缺血、坏死。AMI起病急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早期诊治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br&g...
- 侯晓晓陈漠水
- 关键词: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体会
- 目的 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8例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VVI38例,DDD120例,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美敦力或圣犹达公司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
- 陈漠水杜子军郑颖周志宏邢波林德洪陆士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胶原Ⅰ、Ⅲ和Fibulin-5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7例,按照是否行急诊PCI分为急诊PCI组(n=32)和非PCI组(n=15),并设置同期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即刻,PCI术后1、7、30、45d血清胶原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及Fibulin-5水平。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有显著影响。对照组血清中PⅠCP、PⅢNP及Fibulin-5水平无显著变化;急诊PCI组及非PCI组PⅠCP、PⅢNP及Fibulin-5水平升高,7d后达到峰值,但急诊PCI组上述指标较非PCI组在同一时间窗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急诊PCI可减轻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 李文霞刘文举陈漠水张光星梁开坚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胶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重构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治疗心房纤颤2例
-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防治的效果。方法对2例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右室的标测电极,通过房间隔穿刺将多功能鞘管送至左房,经多功能鞘管放置Lasso标测导管,将环形Lasso电极(C...
- 陈漠水杜子军陆士娟邢波韩可俸永红王丽华李大严梁其贵
- 文献传递
- 右室心尖部起搏及间隔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对照观察
- 目的评估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目前已成功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在68.6±18.8(49.8~87.4)岁。患者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被动电极组,...
- 周志宏陈漠水钟江华杜子军
- 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
- 2006年
- 邢波陆士娟陈漠水杜子军苏雨江
- 关键词:超高龄心肌梗塞急性
- 急性心肌梗死95例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总结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提高对该病的深入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95例 ,对其临床特征加以分析。结果患病年龄在 40岁以上者约 97% ,男女之比约为 4.0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占 45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约占 38%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占 8%。 Q波心肌梗死约占 91% ,非 Q波心肌梗死约占 9%。 80 %病人出现胸痛 ,2 6 %有心力衰竭 ,15 %并有心房纤颤。 度AVB在 AIMI中的发生率约 34%。治愈率约 76 % ,好转率 10 % ,死亡率约 7%。结论急性心梗好发于 40岁以上男性 ,胸痛多见 ,前壁梗死近半数病人 ,部分出现并发症 。
- 邢波陈漠水陆士娟杜子军孙有祖苏雨江侯应龙吴天诚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静脉溶栓预后心房纤颤
-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林德洪陈漠水杜子君李强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
- 左心室肥厚跨室壁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异质性的改变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变及三层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的异质性,探讨LVH易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电生理和分子机制。方法将家兔20只随机分成LVH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传统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作LVH模型,检测两组家兔的心室颤动阈值及心外膜下层、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层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VH实验组心室颤动阈值降低[(7.50±1.58)比(12.20±1.75)V,P<0.05];中层心肌APD90与心内膜下层心肌APD90之差(ΔAPD90)[(32.40±9.67)比(24.30±5.68)ms]和TDR[(48.90±11.65)比(36.40±7.40)ms]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LVH实验组三层心肌的APD90明显延长(均P<0.01),而三层心肌CX4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中层心肌下降最为明显。结论 LVH跨室壁CX43表达异质性增加,与左心室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大,诱发MVA有关。
- 钟江华姚震陈漠水孙定军王柳陆士娟
-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复极异质性
- 糖化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lc,HbAl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室电风暴的关系。方法入选中南大学湘雅附属海口医院心内科的首次...
- 陈漠水任良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