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石蒜碱2-位羟基构型翻转的探索
- 2016年
- 目的对石蒜碱2-位羟基构型翻转的研究,为化合物asiaticumine B的半合成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氧化再还原的方法,探索石蒜碱2-位羟基构型的翻转。结果完成了石蒜碱2-位羟基构型翻转,总收率49%。结论探索出一种高效便捷的对石蒜碱2-位羟基构型翻转的方法。
- 赵增许旭升孙青龑陈浩柳润辉
- 关键词:石蒜碱
- 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和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制粒径小于200 nm的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对其结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回收率、表面氨基以及体外释放特征。同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制备的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小(131±11)nm、大小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PDI 0.183),外观呈球形,药物包封率45.12%,载药量7.3%,回收率99.62%,且70 min后体外释药完全。IR、XRD与DSC分析表明,壳聚糖已发生交联并形成了新的物相。结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有望成为制备载药纳米粒的优良材料。
- 张玮刘扬张学农陈浩
- 关键词: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包封率体外释放
- 天然产物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研究
- 2015年
- 目的开展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工作。方法以3,4-亚甲二氧基苯乙胺和2,5-二甲氧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和氧化等反应。结果与结论完成了文殊兰新碱的全合成,确定了其最佳合成路线,总收率为73%。
- 陈浩叶霁刘江云张卫东孙青龑
- 关键词:生物碱全合成
- 两面针碱全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两面针碱是传统中药两面针根的提取物,属于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研究发现两面针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肿瘤、疟疾等多种疾病有效。笔者对两面针碱全合成方法及近年来的活性研究进行综述。
- 赵增陈浩杨鸟孙青龑柳润辉
- 关键词:全合成生物活性
- 抗肿瘤天然产物汉黄芩素的合成被引量:1
- 2016年
- 汉黄芩素(wogonin,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其抗肿瘤活性显著,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其独特的机制.目前报道的化学合成法大多总收率较低,反应条件苛刻或原料来源困难.笔者以2,4-二苄氧基-6-羟基苯乙酮与苯甲醛为原料,经Claisen-Schmidt缩合、氧化关环得到5,7-二苄氧基黄酮,通过对5,7-二苄氧基黄酮的8-位碘代、硼酸酯化和氧化从而高效引入8-位羟基,再经甲基化和脱苄基保护完成汉黄芩素的克级合成,总收率大于70%,且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柱层析,适合规模化生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修饰、活性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保障.
- 袁虎叶霁陈浩赵增李玉柱张卫东孙青龑
- 关键词:抗肿瘤汉黄芩素
- 金莲花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实验,测定精制总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半数清除浓度(μ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维生素C(24.01±0.02)、荭草苷(30.56±0.31)、牡荆苷(35.08±0.15)、荭草素-2-O-β-半乳糖苷(36.39±0.10)、精制总黄酮(44.25±0.39);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荭草苷(41.94±0.23)、维生素C(48.34±0.11)、荭草素-2-O-β-半乳糖苷(52.25±0.47)、精制总黄酮(59.90±0.26)、牡荆苷(64.94±0.56)。上述成分自由基清除能力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莲花精制总黄酮及其主要成分均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
- 苑红燕张琳童政宓倩红陈浩刘江云蔡金娜蔡培烈杨世林
- 关键词:荭草苷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