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桂生

作品数:33 被引量:289H指数:6
供职机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脑出血
  • 7篇出血
  • 6篇癫痫
  • 4篇农村
  • 4篇细胞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肌萎缩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相互作用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机构

  • 27篇宁夏医学院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宁夏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扬州医学院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泰安市第一人...

作者

  • 33篇陈桂生
  • 13篇杜彦辉
  • 7篇马斌武
  • 7篇孔繁元
  • 6篇李勇军
  • 5篇陈康宁
  • 5篇戴秀英
  • 5篇史树贵
  • 4篇罗高兴
  • 4篇孔凡元
  • 4篇彭旭
  • 4篇袁顺宗
  • 4篇李露斯
  • 4篇吴军
  • 3篇王文志
  • 3篇张庆
  • 3篇吴建中
  • 2篇岳剑宁
  • 2篇杜秦川
  • 2篇侯晓霖

传媒

  • 8篇宁夏医学院学...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3
  • 9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FALS突变SOD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及鉴定
目的: (1)确定该mSOD1是否为新的SOD1突变基因;寻找mSOD1的同源基因;明确mSODlcDNA序列保守性和相似性,以确定mSOD1在进化过程中是否还保持野生型SOD1一样的功能;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
陈桂生
关键词:ALS肌萎缩
文献传递
脑出血合并喉咽腔和食道粘膜管状全剥脱一例报告被引量:1
1996年
脑出血合并喉咽腔和食道粘膜管状全剥脱一例报告阎少琴孔繁元朱旭东陈桂生党万里脑出血合并喉咽腔及食道粘膜管状全剥脱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72岁,高血压病史2年。入院前5小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数分钟后加重呈全瘫、失语,急诊入院。查...
阎少琴孔繁元朱旭东陈桂生陈桂生
关键词:脑出血食道粘膜病例报告
脑保护技术在13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 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入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李华康迟路湘赵刚刘之荣向立全李鱼田杰杜彦辉马斌武陈桂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保护装置成形术
苯巴比妥治疗宁夏农村癫痫病人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单用苯巴比妥治疗宁夏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病人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在固原、灵武、永宁、平罗、惠农、贺兰6个市县的162.2万人群中,对确诊的1095例惊厥性癫痫病人,采用苯巴比妥单药免费治疗1年,分别在第3、6、9和12个月对其疗效和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77%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4%发作终止,经秩和检验,P<0.01;副作用随疗程的延长而减少,经χ2检验,前7项P<0.01。结论苯巴比妥单药治疗惊厥性癫痫发作,疗效肯定,副作用少,价廉、方便,适合在农村贫困地区应用,值得推广。
王颖丽戴秀英杜彦辉张庆陈桂生庞燕杰
关键词:癫痫
急性脑梗塞与脑出血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资料的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脑卒中患者的关系,并对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卒中患者408例,其中脑梗塞281例,脑出血127例,均预先对各项资料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数据库。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脑卒中诊断经过磁共振或CT确诊。结果(1)高血压、吸烟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与脑梗塞相比,吸烟(OR=0.226,95%CI=0.107-1.623)、糖尿病病史(OR=0.094,95%CI=0.023-2.401)、心脏病病史(OR=0.046,95%CI=0.236-0.905)对脑出血的危险较小;高血压病史(OR=1.096,95%CI=0.542-0.895)是脑出血唯一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吸烟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张丽芳杜彦辉孔繁元陈桂生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中pGBKT7-mSOD1cDNA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能在酵母菌AH109中表达的mSOD1cDNA的穿梭表达质粒pGBKT7-mSOD1cDNA,研究突变SOD1编码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通过PCR法以真核表达载pEGFP-mSOD1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了120bp的mSOD1基因的末端及DNA结合域的片段,经过SalⅠ、EcoRⅠ双酶切后,基因重组的方法定向亚克隆于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中,构建形成pGBKT7-mSOD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经转化,提取质粒双酶切,核苷酸测序,BALST比对鉴定表明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穿梭质粒pGBKT7-mSOD1cDNA,为深入研究突变的SOD1基因编码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陈桂生李露撕史树贵陈康宁胡俊吴军罗高兴袁顺宗彭旭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亚克隆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研究
戴秀英陈桂生孔凡元金志娟訾秀娟等
该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整体思路和可行性实施方案,根据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的可塑性,不同年级按计划和预期的目标进行群体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论证了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各项...
关键词:
关键词: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与预后(附11例报告)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对 1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脑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提到对临界手术的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 。
张庆杜彦辉陈桂生
关键词:自发性小脑出血CT预后
一个ALS家系突变SOD1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筛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与突变SOD1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Clontech酵母双杂交系统3,对人胎脑cD-NA文库进行筛选。把构建成功的质粒pGBKT7-mSOD1cDNA转染酵母菌AH109,再与含有已克隆到pACT2载体上的人胎脑cDNA文库的酵母菌Y187杂交融合。突变的SOD1cDNA与相应的人胎脑cDNA片段编码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后,可激活基因的表达,筛选出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在GenBank中作匹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5个阳性克隆,其中包括9个为已知蛋白,6个为未知蛋白。其中包括PTPN2(protein tyrosinephos phatase,non-receptor type2)。结论:突变SOD1可能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相互调控,改变了正常SOD1酶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使机体患病。
陈桂生李露斯史树贵陈康宁周振华吴军罗高兴袁顺宗彭旭
关键词:相互作用蛋白
一个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系突变的SOD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对新突变基因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和分析突变SOD1功能以及探讨生物信息学在新突变基因研究中的作用。方法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LAST程序对SOD1的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和序列相似性搜索;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组织结构分析;DNAstar软件进行ORFfinder和编码蛋白进行序列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突变SOD1定位于染色体21q,其开放阅读框为108bp,编码36个氨基酸,编码氨基酸具有保守性,与人的SOD1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为一胞内蛋白,突变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结论突变SOD1可能是新的SOD1成员,可能突变的SOD1酶的活性以及信号通路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生物功能,生物信息学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陈桂生李露斯史树贵陈康宁胡俊周振华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生物信息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