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樊
- 作品数:4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管置管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尿管置管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管置管相关性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2018年11月30日脊柱外科脊髓损伤留置导尿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2017年7月—2018年2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n=50),2018年3月—11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尿管置管方式进行尿管置管,观察组采用尿管置管循证护理方式进行尿管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置管后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分别共置管57次和59次。对照组患者尿管置管后尿道口出血及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13/57)和15.78%(9/57),观察组患者尿道口出血、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均为1.69%(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2.0%(21/50),观察组为18.0%(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脊髓损伤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基于循证的尿管置管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置管相关性尿道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王文丽朱政陈学樊彭双谭晓菊
- 关键词:脊髓损伤长期留置导管尿路损伤尿路感染
- 胸腔镜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术肺功能护理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胸腔镜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术实施规范围手术期肺功能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通过术前综合性呼吸操训练、术中有效的呼吸管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观察术前、术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动脉氧分压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和第1秒呼气率(FEV1),经术前综合性呼吸训练后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动脉氧分压与术后1d、1周比较显著提高;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肺不张、气胸各2例。结论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 陈学樊谭晓菊
- 关键词:胸腔镜脊柱侧弯肺功能护理
-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83
- 2019年
- 目的评估并总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规范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NGC)、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证据总结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等所有长期留置导尿管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总结出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54条,通过对证据进行归纳分析,最终形成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管置管指征、减少尿道损伤、人员素质与要求、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管系统密闭性和保持尿管系统通畅性6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本次最佳证据总结为医务人员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循证证据支持,起到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作用。
- 王文丽朱政彭德珍赵丽萍王卫星陈学樊赵兴娥曾媛媛谭晓菊
- 关键词:尿路感染护理
-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以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方法:通过检索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最终纳入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基于此5条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流程。选取2018年1~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病房住院的443例围术期患者采取传统血栓诊断流程(传统方法组),即患者出现DVT临床表现或D-二聚体检测值明显高于其阳性临界值时再采取双下肢B超对患者DVT进行筛查诊断。于2018年7月1日~11月30日对同一病区住院的498例围术期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的DVT筛查诊断流程(新方法组)。比较两种方法应用前后,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DVT的发生率及患者确诊DVT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紫变暗等DVT临床表现(症状性DVT)的发生情况;通过查看患者双下肢B超检查报告单统计患者DVT临床分型中周围型占比情况。结果:传统方法组与新方法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93%、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DVT占比分别为100%、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分别为7.69%、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实践,可提高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
- 王文丽朱政陈学樊王玲赵兴娥谭晓菊
- 关键词:脊柱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