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闵大六

闵大六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病理
  • 1篇凋亡
  • 1篇婴儿
  • 1篇粘膜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肿瘤
  • 1篇粟粒性
  • 1篇粟粒性结核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蝾螈瘤
  • 1篇胃癌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淋巴瘤
  • 1篇腺癌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意义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闵大六
  • 4篇孟刚
  • 2篇王保太
  • 1篇杨枫
  • 1篇张功纯
  • 1篇胡孔旺
  • 1篇陈向红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叶核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
1998年
多叶核B细胞淋巴瘤闵大六孟刚王保太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左上腹发现包块8月余入院。腹部偶有不适,无明显其它消化道症状。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软,左上腹可扪及5cm×4cm大小质硬包块,光滑,活动度差,无触痛。B超肝、胆、脾均正常。术中...
闵大六孟刚王保太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淋巴瘤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恶性蝾螈瘤被引量:7
1999年
乔瑾闵大六孟刚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恶性蝾螈瘤病理学
乳腺癌和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PCNA表达的关系被引量:50
1999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以及bcl2、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27例非癌病变中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cl2、PCNA的表达;同时计算核分裂指数(MI)。结果:“正常”乳腺上皮、增生性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的AI和MI分别为:010%±012%、031%±043%、041%±021%、074%±056%和002%±005%、001%±016%、022%±017%、057%±035%(P<005);AI与MI呈正相关(r=087,P<001),且随着病变的发展,AI/MI呈下降的趋势。“正常”乳腺上皮、增生性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中bcl2、PCNA表达率分别为:6842%、6250%、5556%、4889%和2632%、3750%、6667%、8889%;PCNA表达与MI呈正相关(rs=1,P<001)。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者AI显著低于bcl2低表达者。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均参与乳腺癌变的过程,bcl2在乳腺癌中具有抑凋亡作用,且bcl2表达?
闵大六王保太孟刚杨枫
关键词:乳腺癌癌前病变BCL-2基因PCNA细胞凋亡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CD_(44)、nm23-H_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探讨 CD44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5 7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粘膜、正常粘膜组织中 CD44 v6 、 CD44 S、 nm 2 3- H1 的表达 ,并分别比较其与大肠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 CD44 v6 的阳性率 (70 .18% )显著高于癌旁粘膜 (阳性率为 12 .0 2 % )及正常粘膜 (阳性率为 0 ) (P<0 .0 5 ) ;大肠癌组织 CD44 S和 nm2 3- H1 的阳性率 (分别为 42 .11%和 5 4.39% )显著低于癌旁粘膜 (分别为 89.47%和 91.2 3% )及正常粘膜(分别为 10 0 %和 94.74% ) (P<0 .0 5 )。CD44 v6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0 .0 5 ) ,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CD44 v6 与 nm2 3- H1 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s=- 0 .117,P>0 .0 5 )。结果表明 CD44 、nm2 3-H1
闵大六胡孔旺
关键词:大肠癌癌旁粘膜CD44NM23-H1临床病理意义
发热、咳嗽、腹胀、腹泻
2000年
闵大六张功纯
关键词:粟粒性结核婴儿发热咳嗽腹胀腹泻
残胃复发癌伴淋巴结转移性腺鳞癌一例
2001年
闵大六孟刚陈向红
关键词:残胃复发癌胃癌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