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育性
  • 3篇锈菌
  • 3篇叶锈菌
  • 3篇小麦
  • 2篇实时定量PC...
  • 2篇授粉
  • 2篇种质
  • 2篇自花授粉
  • 2篇自然授粉
  • 2篇可育性
  • 2篇ZIZIPH...
  • 2篇JUJUBA
  • 1篇蛋白
  • 1篇调节剂
  • 1篇新品种选育
  • 1篇选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异种质
  • 1篇枣树
  • 1篇生长调节剂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新郑市枣树科...

作者

  • 8篇闫超
  • 4篇刘平
  • 4篇刘孟军
  • 3篇王玖瑞
  • 2篇侯春燕
  • 2篇彭博
  • 2篇魏凤菊
  • 2篇王冬梅
  • 2篇代丽
  • 1篇张玉平
  • 1篇纪清巨
  • 1篇隋串玲
  • 1篇任淑萍
  • 1篇刘娜
  • 1篇王悦琳
  • 1篇赵爱玲
  • 1篇赵雨明
  • 1篇李登科
  • 1篇王永康
  • 1篇程子义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枣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系列新品种选育
刘孟军李登科刘平潘青华王振亮卢桂宾赵旭生王永康王玖瑞代丽李素荣任淑萍王红旗郑来宽赵雨明崔鹤宇隋串玲赵爱玲赵智慧董玉慧赵锦王文江张玉平白金孔德仓邵学红贺义才刘志勇纪清巨祁业凤彭艳芳王娜蒋洪恩张朝红闫超武晓红彭博韩会智李开森李海涛卢艳清刘玲梁春丽苗利军宁强赵晓
该项目建立了网络化的枣种质资源大田保存基地,制订了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建立了枣主要功能成分、裂果和缩果病抗性、生殖生物学特性、基因组DNA等的评价方法体系;筛选出一批高抗病、富营养及具特殊生殖性状的优异种质,并...
关键词:
关键词:品种选育
枣树的结实特性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0年
以河北沧县枣种质资源圃的124个枣品种和山西太谷国家枣种质资源圃的156个枣品种为试材,研究枣树的结实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枣树种质可分为自花可育、自花可实不育、自花不实3类,其中自花可实不育是基本类型,它与自花不实和自花可育类之间可相互转化,而自花可育和自花不实之间相互转化极少;在自然(异花)授粉条件下供试品种均可结实,但育性有不育和可育2类,其中可育的占42.31%。枣树的结实性和育性因基因型(品种和品系)、年份、地区、树冠方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供试品种间自花结实率(吊果率)和可育率的变幅分别为0~61.54%和0~100%,自然授粉结实率和可育率的变幅分别为4.17%~136.84%和0~100%;36个金丝小枣品系自花结实率和可育率的变幅分别为0.89%~163.64%和0~6.98%,自然授粉结实率和可育率的变幅分别为10.71%~138.89%和0~90.00%;5个无核小枣品系的分别为1.10%~81.72%,0~100%和8.06%~137.04%,0~2.70%;3个冬枣品系的分别为25.00%~62.93%,0~1.37%和11.32%~89.23%;不同年份和地区间结实性变化大而育性相对稳定,年份间自花和异花结实率均表现稳定的仅有4.17%、可育率稳定的则高达64.58%,地区间表现稳定的分别为15.38%和73.08%;西南-西北方向自花结实率高。初步筛选出一批自花不实或自花不育而异花高度可育、适宜作为杂交母本的优异种质。
闫超刘平刘孟军王玖瑞孔得仓李登科
关键词:自然授粉自花授粉育性影响因素
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氨基酸肥对枣树结实和育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以两个枣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氨基酸肥对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结实及种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GA3(5-10mg/L))虽可提高枣树的结实率但降低了枣果的可育率,当GA3浓度达到35mg/L时结实率亦降低;150mg/L的6-BA、0.02g/L氨基酸肥对自花结实率、自然结实率、自然可育率都有降低作用。
闫超刘平刘孟军武媛林彭博
关键词:JUJUBA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肥可育性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TaCDPKs的表达分析及TaCPK2互作蛋白的筛选
CDPK(Calmodulin-depended protein kinase),即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作为一种重要的Ca2+信号受体广泛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CDPKs包含四个保守性差异很大的功能区,从N端起...
闫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酵母双杂交
文献传递
TaCBL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接种后的16h,TaCBL1、TaCBL3、TaCBL4、TaCBL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近8,2,4.5,14倍的水平,而在不亲和组合中,这4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近;TaCBL2和TaCBL9的表达趋势在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间大致相似,但在不亲和组合中其表达的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亲和组合;TaCBL6在2个组合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表明,TaCBL可能参与了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基础防卫反应,其中TaCBL2和TaCBL9在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TaCBL1、TaCBL3、TaCBL4和TaCBL7的高表达削弱了寄主的抗病性从而更利于叶锈菌的侵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a2+信号通路中钙调磷酸酶B类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王庆庆魏凤菊闫超刘娜王月影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实时定量PCR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TaCDPKs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NCBI上公布的14个TaCDPK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将小麦品种‘洛夫林10’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和165组成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在接菌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样,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TaCDPK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谱。结果显示,14个TaCDPK基因的表达模式可分为4类:TaCPK1、TaCPK2、TaCPK6、TaCPK7在叶锈菌侵染早期2个组合中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aCPK3、TaCPK18、TaCPK19在叶锈菌侵染早期2个组合中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而TaCPK5、TaCPK8、TaCPK9、TaCPK12、TaCPK13、TaCPK15的表达量在不同组合中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另外,TaCPK4在2种组合中前期表达量并无明显差异,但是接种后48h在不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结果表明,TaCPK1、TaCPK2、TaCPK6、TaCPK7、TaCPK3、TaCPK18、TaCPK19、TaCPK4可能参与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而TaCPK5、TaCPK8、TaCPK9、TaCPK12、TaCPK13、TaCPK15在小麦抗叶锈菌侵染中可能不起作用。
闫超王悦琳魏凤菊程子义韩胜芳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实时定量PCR
枣(Ziziphus jujuba Mill.)品种结实特性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对河北省沧县枣种质资源圃124个和山西果树研究所国家枣种质资源圃156个枣品种(品系)在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结实及种仁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条件下的平均结实率(结果数/100枣吊)分别为37.06%、20.63%,变幅分别为4.17%~175.00%、0%~163.64%,平均可育率(含仁果实/果实总数×100%)分别为12.10%、3.07%,变幅均为0%~100%;自花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97;供试枣品种可分成自花不实异花可实不育、自花不实异花可育、自花异花均可实不育、自花可实不育异花可育、自花异花都可育等5种结实类型,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0.27%、16.06%、45.19%、17.15%、11.33%;筛选出稳定表现自花不实或自花可实不育而异花授粉可育率高且种仁饱满的品种2个(小枣4、小墩墩枣),种仁较饱满的5个(洪赵十月红、广东白枣、大荔圆枣、小枣25、圆铃枣),利用这些品种做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时可省略去雄程序,有效解决因枣花小去雄难的问题;蛤蟆枣、团枣、无核小枣、马牙枣、核桃纹等自花不实而异花可实的品种,在栽植时应配置授粉树。
闫超刘平刘孟军王玖瑞代丽李登科孔得仓
关键词:自然授粉自花授粉结实性可育性
枣不同品种的结实和育性研究
以河北省沧县枣种质资源圃124个和山西果树研究所国家枣种质资源圃156个枣品种(品系)为试材对枣树的生理落果、自花结实、自花可育性、自然授粉后的结实特性和育性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枣树在第一次生理...
闫超
关键词:生理落果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