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弓形虫病:食用肉类传播的风险及控制对策被引量:2
- 2009年
- 刚地弓形虫被发现和命名已有100年的历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弓形虫,但弓形虫病仍不受重视甚至不予报告。对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最新研究显示,弓形虫病具有与沙门菌病或弯曲菌病同样高的疾病负担。此种高的疾病负担以及当前可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使得寻求对该病有效的控制更为迫切。该文讨论了食用夹生肉或肉制品传播弓形虫病的风险,分析了由上述原因引起的人类弓形虫病的控制对策。减少环境中卵囊的数量和对牧场动物实施监控,可有效地减少肉用动物的弓形虫感染。通过屠宰后肉的冷冻、辐射、高压等处理,可提供弓形虫-安全肉。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对肉进行冷冻处理。由于宗教、文化、食物加工和烹饪习惯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一种类型的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社会习惯来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
- 殷国荣郝海霞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食物安全
- 重组弓形虫peroxiredoxin蛋白联合佐剂皮下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攻击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弓形虫peroxiredoxin蛋白(rTgPrx)联合弗氏佐剂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抗弓形虫感染作用,确定rTgPrx的适宜剂量。方法 84只6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7组:分别用100μlPBS(PBS组)、50μl佐剂+50μlPBS(A组)、120μgrTgPrx(120P组)、80μgrTgPrx+50μl佐剂(80PA组)、100μgrTgPrx+50μl佐剂(100PA组)、120μgrTgPrx+50μl佐剂(120PA组)、140μgrTgPrx+50μl佐剂(140PA组)皮下免疫小鼠,每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加强免疫2次,首次免疫用弗氏佐剂,加强免疫用不完全佐剂,末次免疫后14d,用1×104个速殖子/只灌胃攻击全部小鼠,逐日观察小鼠健康状况。攻虫后30d,颈椎脱位处死全部小鼠,ELISA法检测小肠冲洗液sIgA和血清IgG,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脾淋巴细胞,计数脑、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结果 120PA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与PBS和120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29,P<0.05),120PA组和140PA组血清IgG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65,P<0.05)。120PA组IEL数与PBS组、A组和120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62,P<0.05);120PA组、140PA组脾淋巴细胞数与PBS组、A组、120P组和80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010,P<0.05)。120P组、120PA组和140PA组脑和肝虫荷与PBS组及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87,F=69.164,P<0.05)。结论不同剂量rTgPrx联合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均可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作用,其中120μgrTgPrx联合弗氏佐剂诱导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更有效。
- 胡建敏吴锴殷国荣孟晓丽唐华郝海霞张曙霞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保护性免疫蛋白疫苗
- 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保护性免疫
- 实验目的:
对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分析其抗原性,观察不同剂量rTgACT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及最佳剂量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的能力,探讨TgACT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
- 郝海霞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克隆蛋白表达重组蛋白保护性免疫
- 文献传递
- 霍乱毒素作为黏膜佐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是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既是强黏膜免疫原,又具有很强的黏膜佐剂活性,是当今研究最多且最深入的黏膜免疫佐剂之一。然而,由于CT其毒性,限制了在人体的使用。很多研究致力于使CT的佐剂性与毒性分离,CT亚基的佐剂性的研究就是方向之一。困扰黏膜疫苗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抗原的黏膜免疫原性较弱,不能刺激有效的免疫反应,这也与黏膜免疫耐受有关,以CT为佐剂能消除机体对这些共免疫原的耐受。
- 郝海霞李润花殷国荣
- 关键词:霍乱毒素黏膜免疫黏膜佐剂免疫原性
- 刚地弓形虫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 2012年
-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Peroxiredoxin,Prx)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以重组质粒pET-30a(+)/TgPrx为模板,PCR扩增TgPrx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W-14,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3×Flag-CMW-14/TgPrx,转染HEK293T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Prx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出591 bp的TgPrx基因片段;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3×Flag-CMW-14/TgPrx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重组表达质粒的HEK293T细胞可检测到TgPrx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3×Flag-CMW-14/TgPrx,并在HEK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制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 郝海霞王海龙殷丽天孟晓丽申金雁殷国荣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真核细胞基因表达
- 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克隆和表达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总RNA。根据TgACT基因编码序列(登录号为XM_002369622.1)设计合成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0a-TgACT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pET30a-TgACT在E.coli 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分别用抗多聚组氨酸标签(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约为1 100 bp。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ACT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 r)约为49 000。通过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处理及纯化,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TgACT蛋白能被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ACT,获得刚地弓形虫重组肌动蛋白,且具有免疫反应性。
- 李润花郝海霞王海龙孟晓丽申金雁殷国荣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免疫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