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瑾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文赋》谈陆机的修辞理论
- 2008年
- 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大都见于他所作的《文赋》,在《文赋》中陆机上承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把文章做法看成修辞,意义远比只谈修辞格大。
- 郝思瑾
- 关键词:陆机文赋修辞理论
- 时间副词“快要”与“就要”的语义特征及主观化假设被引量:2
- 2011年
- "快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短时性与客观性,"就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促发性与主观性。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是造成其用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了"的共现情况为其语义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形式验证。"快要"作为时间副词的稳定程度要高于"就要",但其主观性程度却远远低于"就要"。
- 郝思瑾
- 关键词:语义特征主观化
- “V单+人”式形容词的词汇化被引量:1
- 2011年
- "V单(单音动词性成分)+人"式形容词是"单音动词+人"词汇化发展的结果。本文主要探讨了"V单+人"式这一类形容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形成机制,其共性条件包括"V单"与"人"高频率共现、使动义的存在与凸显以及不带宾语三个方面,而在其内部仍存在着词汇化路径与动因的差异。同时,"V单+人"式形容词这一词汇化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现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郝思瑾
- 关键词:词汇化
- 谈汉语语法教材中的“作”与“做”——现代汉语教学摭谈
- 2005年
-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材中,是“作句子成分”还是“做句子成分”一直不为大家所重视。除少数教材通篇用“作”或者“做”外,多数教材在语法内容中出现了“作”与“做”的混用现象。我们认为,尽管“作”与“做”在日常使用中确实存在混用或通用现象,但这种混乱现象出现在语法教材中是不应该的,应当予以规范。即使一时无法达成共识、形成规范,至少应当在同一部教材或语法著作中统一采用其中一个来贯彻始终。
- 孔凡涛郝思瑾
- 关键词:语法
- 汉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机制
- 2018年
- 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交流空前繁荣、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传承优秀汉文化对于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和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调研汉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现状,挖掘高校汉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探讨贴合大学生群体的汉文化传播机制。
- 陈彦幢郝思瑾
- 关键词:汉文化
- 《诗经》中“马”的多重涵义被引量:3
- 2004年
- 马在《诗经》中的具有多重涵义。《诗经》中常以马喻人,特别是君子贤人,有时还用马来代指财富和战争。
- 郝思瑾胡政
- 关键词:《诗经》
- 组织发展中的“官阀”现象及其治理之道
- 2021年
- 利益诱导、结构使然和抗争结果共同导致组织“官阀”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对组织带来分割组织整体、区隔人际互动、弱化领导权威三重危害。领导者治理“官阀”问题,实现有序领导,要认识“官阀”,奠定基础;瓦解“官阀”,以点破面;清理“官阀”,消除余孽。
- 郝思瑾
- 关键词:领导者
- “四元一体”的专业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专业文化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解决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目标不明确,专业知识与专业文化教育脱节的问题。
- 郝思瑾
- 关键词:高校专业文化
- 互联网3.0时代的风险及治理
- 2022年
- 互联网出现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互联互通的内容网络1.0时期、交互集成的服务网络2.0时期和个性便捷的智能网络3.0时期。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耦合性与交互影响不断迭代演化,使得网络社会中出现了智能失控、数据黑洞、“信息茧房”、新型犯罪、群体失业、“透明人”等风险。互联网3.0时期的网络社会风险有着新的特征和危害,可以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加以防治,即通过多元共治建构社会风险治理的参与主体、通过整合协调进行治理的流程再造、通过法律规制形成治理的约束机制、通过技术控制强化治理的管控基础。
- 郝思瑾
- 关键词:社会风险整体性治理
- 名词谓语句形式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名词谓语句作为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型之一,基本构成形式是:主语+谓语,名词谓语句的主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谓语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是代词,数量词。结构特点是名词谓语句一般都很简短,主语和谓语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很少出现独立成分、介词短语等,无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
- 郝思瑾
-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