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红辣椒“花皮”致病菌对果实细胞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分析能引起红辣椒变色斑块的细菌和真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及细胞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花皮"致病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较对照明显增加(P<0.05),导致细胞结构、细胞内有色体结构破坏,色素组分分解,其中致病细菌主要是对果肉组织的外层与内层细胞同时破坏,而致病真菌主要从果实内层向外层破坏细胞结构,且对细胞壁破坏作用较细菌强,更容易破坏有色体结构。不同致病菌对辣椒组织破坏能力存在差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腐菌(Phanerochaete sordida)和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细胞壁、细胞膜及有色体结构破坏较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严重,使大部分内含物及类胡萝卜素分解,剩下少许脂滴。试验结果表明,"花皮"致病菌侵染辣椒严重破坏其组织细胞结构并导致细胞有色体破坏,色素分解,从而引起外观色泽褪变。
- 丁筑红刘海郑文宇李小鑫王晓芸
- 关键词:红辣椒色素细胞结构致病菌
- 不同包装条件干辣椒风味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20
- 2014年
- 为了解包装条件对干辣椒贮藏期间风味化合物变化的影响,提高贮藏干辣椒风味品质,对不同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的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要风味化合物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条件干辣椒贮藏后风味品质较包装前对照组均有下降。各样品综合评分中,对照组最高,为4.90003;处理组中,PE膜常压包装综合评分最高,为2.863883;聚酯真空包装组最低,为-1.06115。其中,各包装材料的评分高低顺序为PE膜包装>铝塑包装>聚酯包装>纸袋包装(P<0.05);各包装方式的评分高低顺序为常压包装>真空包装>真空脱氧剂包装>真空干燥剂包装(P>0.05)。不同包装处理干辣椒贮藏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同,风味品质有所差异,包装材料对风味品质影响显著。PE膜常压包装样品风味品质总体结果优于其他包装处理。
- 丁筑红王知松郑文宇刘海
- 关键词:干辣椒风味化合物主成分分析
- 一种刺梨果糕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梨果糕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刺梨果渣、水、纤维素酶、复合胶凝剂加矫味剂制备而成,其中复合胶凝剂是由壳聚糖和酸解淀粉份组成,既充分利用了副产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又充分发挥了果渣的营养保健价值,刺梨果渣中含有...
- 丁筑红郑文宇吴道荣肖培峰谭书明
- 辣椒红素分子体外氧化防御反应UV-Vis及FTIR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辣椒红素在外源活性氧·O-2,H2O2和·OH以及在POD,CAT和LOX防御体系中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外源活性氧处理后辣椒红素最大紫外-可见光吸收峰均出现蓝移现象,其中·O-2和·OH处理后产物FTIR谱峰数减少,峰强变弱,峰形变宽;与色素分子中的羰基和环外烯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烷基和羟基,·OH对色素分子CC具有加成作用;H2O2处理后色素特征峰和强势峰均向低波数位移,产物中含环氧醚基团;在H2O2+CAT/POD防御体系中辣椒红素UV-Vis和FTIR光谱特征无明显变化;在亚油酸+LOX体系中色素分子结构发生断裂,产物不含羰基。可见活性氧处理及在LOX底物体系中,辣椒红素分子反应前后UV-Vis和FTIR等光谱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色素分子中长烯链断裂,大共轭体系缩短或被破坏,分子中的共轭双键和羰基等发色基团改变,最终生成醇类或醚类等小分子无色物质;而防御酶CAT和POD能减少活性氧对辣椒红素分子的破坏作用。研究结果丰富完善了辣椒色素理论,同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依据。
- 郑文宇丁筑红刘海
- 关键词:辣椒红素紫外-可见光谱光谱特征
- 染菌培养干辣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分析及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别测定干椒易染菌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反刍真杆菌(Eubacterium ruminanti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染菌培养干椒样品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并采用电子鼻对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处理组挥发性物质种类均有明显减少,出峰时间向后迁移。处理组醛类、酮类、酯类、萜烯类和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减少,但大分子烷烃类化合物和醇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增加。电子鼻检测结果发现,处理样品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均低于对照,且挥发性物质与对照样品相似程度仅为31.17%、26.69%、21.64%。可见,不同微生物污染后干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构成及含量明显不同,并导致干辣椒风味劣变,削弱其加工利用价值。
- 丁筑红刘海郑文宇王知松
- 关键词:干辣椒微生物风味化合物
- 花壳辣椒病菌侵染对色素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讨花壳辣椒病菌对采后辣椒色素及组织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采用新鲜红辣椒(Capsicum annuum L.)接种"花壳"病菌株,跟踪辣椒色素变化并动态分析辣椒组织活性氧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壳辣椒病菌组辣椒色泽发生明显褪变,辣椒O2.-的产生速率和羟自由基的含量变化总体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出现单个低峰值;H2O2的含量变化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到达峰值后又有下降的趋势,其中,F101(Irpex lacteus)和F121(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病菌对辣椒组织活性氧的影响较其他病菌显著(P<0.05)。而对照组辣椒色素未发生褪变,活性氧水平总体变化微小,非花壳辣椒病菌组辣椒色素褪变以及组织活性氧水平变化程度低于花壳辣椒病菌组。该病菌侵染导致辣椒色素褪变,同时辣椒组织活性氧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不同花壳辣椒病菌对活性氧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
- 郑文宇丁筑红刘海邓程肖治柔
- 关键词:病菌侵染辣椒色素活性氧
- 外源乳酸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外源乳酸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乳酸添加量对发酵过程中与脆度相关的指标变化,及对糟辣椒发酵成熟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乳酸添加量对糟辣椒发酵品质存在影响;发酵过程中,随着乳酸添加量的增加,对发酵前期产酸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乳酸组的总酸含量、pH值与自然发酵(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酵起始pH值明显下降、总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组和对照组在辣椒的果胶酶活性、果胶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辣椒加工成糟辣椒后,其脆度值较新鲜辣椒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与乳酸组的糟辣椒产品脆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颜色之间差异显著(P<0.05),乳酸对糟辣椒有护色作用。此外,乳酸还可改善产品风味,并对糟辣椒发酵中的杂菌污染有抑制作用。其中,乳酸添加量为0.3%时,可提升糟辣椒口感、对其果胶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护色、对发酵中的杂菌有抑制作用,改善糟辣椒产品品质。
- 王晓芸丁筑红吴彩云李小鑫郑文宇刘海
- 关键词:糟辣椒乳酸发酵
- “花壳”病菌对辣椒防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新鲜的红辣椒接种"花壳"病菌,观察辣椒的色素变化,并测定活性氧超氧阴离子(O2·ˉ)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接种普通病菌及对照比较,"花壳"病菌侵染25d后辣椒的红色完全褪变为黄色或橘黄色;O2·ˉ产生速率和·OH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出现单个低峰值;H2O2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到达峰值后又下降;CAT和POD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出现高峰值,而LOX活性显著升高,无峰值出现。接种F101(Irpex lacteus)和F121(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病菌对辣椒防御酶系统的影响较接种其他病菌显著。可见,"花壳"病菌对辣椒防御酶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大量活性氧爆发,细胞酶系统抗氧化能力下降,使其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大大降低,加剧了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和对细胞的损伤。
- 郑文宇丁筑红刘海邓程肖治柔
- 关键词:辣椒活性氧防御酶
- 污染菌对干辣椒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明不同污染菌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用从干辣椒产品中分离鉴定的优势菌种对干辣椒进行单菌株侵染培养处理,研究辣椒中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及风味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染菌后辣椒干物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细菌组和霉菌组平均减少18.27%和20.33%。不同菌种对辣椒蛋白质含量影响存在差异,细菌组中3个样品总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3个样品蛋白质总含量减少。霉菌组中3个样品总蛋白质含量增加,高大毛霉侵染的蛋白质总含量减少。霉菌对辣椒脂肪的消耗能力大于细菌,其中,毛霉的分解能力最强。染菌后辣椒风味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样品挥发性物质种类均减少。不同微生物污染干制辣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构成及含量明显不同,并导致干辣椒风味品质下降。
- 郑文宇王知松刘海丁筑红
- 关键词:污染菌干辣椒
- 刺梨果渣软糖配方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新鲜刺梨果渣为原料,筛选最适胶凝剂,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刺梨果渣软糖工艺最优配方,确定刺梨果渣、复合胶凝剂以及糖含量。结果表明:果渣含量24.59%,复配胶凝剂(明胶、麦芽糊精、卡拉胶的质量比为7:2:1)含量9.01%,糖含量36.82%,添加0.20%柠檬酸,以此配方制备的刺梨果渣软糖感官评分预测最大值为93.0,实测值92.6,产品含水量≤8%,总糖≤40%,总酸0.2%~0.4%,Vc≥240 mg/100 g,总膳食纤维≥6.4g/100 g。产品口感细腻柔糯,咀嚼性好,酸甜适口,具有刺梨原果风味。
- 李小鑫郑文宇王晓芸丁筑红
- 关键词: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