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百仓
- 作品数:71 被引量:4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早期胃癌内镜实时辅助检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早期胃癌内镜实时辅助检测系统,涉及医疗检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内镜操控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工作参数控制内镜对患者的胃部进行内镜检查;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内镜获取患者的胃部内镜图像;病灶识别模块,用...
- 邹百仓姜炅秦斌王深皓杨津全晓静戴社教王婷婷澹台新兴王楚莹李雪荣宋亚华秦赟赵红莉王双妮
- 槟榔对实验大鼠胃平滑肌运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0
- 2003年
- 邹百仓魏兰福魏睦新
- 关键词:槟榔药理学
- Chilaiditi综合征诊治68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hilaiditi(间位结肠)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Chilaiditi综合征68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Chilaiditi综合症发病年龄0.4~75岁,平均38.7岁,男性多发(69.70%);47.1%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外伤、胆囊炎、腹腔肿瘤是常见诱因;腹痛是主要症状占77.9%,其次为恶心呕吐,便秘;诊断上B超和X线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B超诊断病例41.2%,X线腹平片及钡餐透视诊断病例44.1%,CT诊断病例5.9%,剖腹探查确诊8.8%;治疗上内科治疗45.6%,中医药治疗35.3%,手术治疗病例14.7%。结论:Chilaiditi综合征是少见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病因隐蔽,易误诊,B超和X线是主要确诊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致病因素及病情轻重程度,多数患者不用手术治疗。
- 邹百仓戴社教赵红丽郭晓燕董蕾
- 超声结合X线引导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 戴社教李红王深皓邹百仓李小鹏李谦相里伟刘强王双妮
- 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大脑和消化道中5-HT的表达与病理作用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5-HT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IBS模型经鉴定符合其病理特征。结肠组织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炎性表现。D-IBS组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空肠、回肠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海马、下丘脑、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中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5-HT在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不同受体在大脑和消化道的表达分布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 邹百仓董蕾曹铭波王燕王深浩
-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模型
- 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通过土荆芥-水团花对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用放免法检测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UI,NO及EGF明显低于溃疡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大鼠胃黏膜EGFR的表达为弱阳性,定位在胞浆及胞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溃疡边缘组织阳性表达的细胞较正常组和溃疡生理盐水组逐渐增多(P<0.05)。结论: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通过促进NO,EGF等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分泌,通过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EGFR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 曹名波董蕾苌新明邹百仓
- 关键词:一氧化氮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胃溃疡溃疡指数
- 5-羟色胺7受体与功能性胃肠病被引量:4
- 2007年
- 5-羟色胺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5-羟色胺7受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对胃肠运动和感觉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对5-羟色胺7受体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生理功能已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深入开展5-羟色胺7受体在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和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病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有效治疗药物。
- 邹百仓董蕾
- 关键词:5-羟色胺胃肠运动功能性胃肠病
- 中药SPPW方剂对人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由半枝莲、黄芪、甘草等组成的中药SPPW方剂对人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阐明中药SPPW抗胃癌转移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待细胞成对数生长期时,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阴性对照组。药物(分别为SP-PW高、中、低剂量,5-FU,生理盐水)干预胃癌细胞48h后,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对matrigel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测定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5-FU组均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P<0·01),下调MMP-9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中药各剂量组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5-FU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在抑制胃癌细胞黏附、迁移能力及降低VEGF蛋白表达和MMP-9、VEGFmRNA表达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SPPW可降低胃癌细胞对matrigel的黏附能力,降低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下调MMP-9及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影响胃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之一。
- 史海涛董蕾党晓燕赵菊辉邹百仓毛艳
- 关键词:胃癌
- 胃壁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胃壁脓肿文献并汇报病例,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规律。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在2015年8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胃壁脓肿的病例,统计国内报道病例22例及本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男性发病率较高(13/22);主要症状为上腹痛、寒战发热、腹部包块;常见病因为感染、异物损伤胃壁、胃部手术;确诊方法为胃镜及超声内镜、CT、剖腹探查;抗感染对症及外科手术治疗,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胃壁脓肿比较罕见,尽早诊断明确,内科治疗可痊愈,避免严重并发症及外科手术的风险。
- 张岩邹百仓鲁晓岚张莉郭芸蕾
- 关键词:脓肿
- 甲磺酸卡莫司他降低急性应激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脊髓c-fos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甲磺酸卡莫司他)对急性应激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探索肠道蛋白酶活性在急性应激引起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在束缚应激前30 min口服甲磺酸卡莫司他或者生理盐水,观察大鼠内脏敏感性变化、直肠粘膜和粪便中蛋白酶活性情况以及脊髓c-fos表达情况。结果口服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卡莫司他后,大鼠内脏敏感性均有降低,随着剂量的增加,内脏敏感性下降更明显,但是甲磺酸卡莫司他不能将急性应激大鼠组的内脏敏感性降到应激前的水平。c-fos蛋白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浅层,口服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卡莫司他后表达c-fos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0.05)。在30 mg/kg组,粪便和直肠粘膜中的蛋白酶活性较应激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蛋白酶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蛋白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在100 mg/kg和300 mg/kg组,粪便和直肠粘膜中的蛋白酶活性较单纯应激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道蛋白酶参与了急性应激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给予蛋白酶抑制剂后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脊髓c-fos表达降低。
- 赵菊辉王宗艳邹百仓宋亚华董蕾
- 关键词:急性应激内脏敏感性C-FOS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