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利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米芾草书不著之成因探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北宋以禅宗为主导的崇尚个性的“尚意”书风思潮,为草书的发展及大师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土壤。米芾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颖脱不群的悟性和个性及对草书的不懈努力,理应在草书上有所作为。然米芾终以行书名世,草书却影响甚微。其存世小草虽然古雅可爱,俊秀多姿,直逼魏晋,但缺少独特的风格魅力,难以征服读者。综观米芾书学思想及其书法创作实践。
- 邹建利
- 李阳冰《缙云城隍庙碑》及其书法艺术被引量:1
- 2004年
- 《缙云城隍庙碑》为李阳冰传世的著名小篆碑刻,是碑最能反映阳冰篆书之体貌及李阳冰篆书之特色:细瘦韧健、伟劲飞动,重心上提、修长舒展,中心对称、时有突破。从此碑的书法可窥缙云期间的李阳冰篆学成就之高。
- 徐文平邹建利
- 关键词:书法艺术
- 论晋韵与宋意被引量:2
- 2008年
- 晋人论书重"意",后世论者却称之为"尚韵";宋人论书重"韵",而后世读者却认为"尚意"。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至今仍是书法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书法界对这两个命题的研究集中在晋韵或宋意的个体方面,尤其重视这两个时代书家的个案研究;关于这两个命题的生成原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引起关注和重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晋韵与宋意的由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 邹建利
- 关键词:审美内涵
- 韵——黄庭坚书论的核心思想被引量:4
- 2008年
- 韵是黄庭坚书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韵通论书画诗文;将"怒"、"渴"之美纳入韵的审美体系;把人品、学养视为"韵胜"的重要审美标准。黄庭坚对韵的极力标举,不仅拓展了韵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审美意境,突显了书法的生命意识,而且体现了黄庭坚对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相统一的审美追求。
- 邹建利
- 关键词:黄庭坚书论
- 试论碑帖在书法教学中的五大功能被引量:1
- 2004年
-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碑名帖,数不胜数.发挥碑帖的凭借、钥匙、范式、积累和融会的功能,对书法教与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邹建利
- 关键词:书法教学碑帖
- 正气、厚德与书法
- 2007年
- 书法是一门极具民族个性的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画、结字、墨韵、章法等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 邹建利
- 关键词:书法艺术厚德书法书家正气
- 袁昂“以人喻书”内涵解读被引量:2
- 2007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表现在书体的演变,从隶书发展出的真、行、草等各种新书体逐渐为世人接受;另一方面是书法开始从实用走向艺术,出现了以“二王”为代表的一批士人书家,奠定了后世所谓“帖学”的主流范式。同时,对书法作品的品评欣赏也逐渐盛行,出现了一批真正具有学术意义的书学著作。成于南朝萧梁时期袁昂的《古今书评》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书学著作之一,其大量运用人物形象作为喻体,来品评古今书家及作品,我们把这一书评现象称之为“以人喻书”。对这一现象的渊源、流变及其影响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时期书法本质、美学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理解。
- 邹建利
- 篆分古意:何绍基毕生的审美追求被引量:2
- 2008年
- 篆分古意是何绍基融会碑帖、打通南北形成自家独特书法风貌的内脉和主线,是何氏毕生的审美追求。何绍基一生的书法实践和审美追求都围绕篆分古意而展开:论书推崇篆分意度;学书溯源篆分遗法;作书追求篆分遗意①。何绍基的书法审美追求及其创作实践,对明末清初及当代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邹建利
- 关键词:何绍基审美追求
- 论潘天寿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 2008年
- 潘天寿先生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人生"而艺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是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一生艺术教育活动和创作实践的结晶,是其典范人格和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潘天寿先生视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将画画视为副业,而这往往为潘天寿研究者所忽视。正视和弘扬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邹建利
- 关键词:艺术教育中国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