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光熹

作品数:69 被引量:1,11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11篇农田
  • 10篇N
  • 7篇稻田
  • 7篇污染
  • 6篇氧化二氮
  • 6篇水体
  • 6篇N2O排放
  • 5篇氧化亚氮排放
  • 5篇水稻
  • 5篇水分
  • 5篇秸秆
  • 4篇氮肥
  • 4篇豆科
  • 4篇一氧化二氮
  • 4篇水分状况
  • 4篇太湖
  • 4篇太湖流域
  • 4篇通量
  • 4篇排放通量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苏省句容农...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卡尔斯鲁厄理...

作者

  • 69篇邢光熹
  • 24篇赵旭
  • 16篇施书莲
  • 15篇王慎强
  • 15篇熊正琴
  • 13篇杜丽娟
  • 12篇杨林章
  • 9篇谢迎新
  • 9篇沈光裕
  • 8篇张宗侯
  • 6篇孙国庆
  • 6篇颜晓元
  • 6篇孙立广
  • 5篇张淑利
  • 5篇徐华
  • 5篇曹亚澄
  • 4篇施卫明
  • 4篇徐莉英
  • 4篇谢周清
  • 4篇朱兆良

传媒

  • 14篇土壤
  • 5篇土壤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江苏常熟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密闭箱法采集气样,气相色谱分析N2O浓度,对稻麦轮作制下不同施氮水平的土壤N2O排放进行了观测,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量受施氮量的影响,稻季和麦季N2O排放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季N2O排放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烤田复水期间,其排放量大小主要受基肥和分蘖肥施用量的影响,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麦季最大峰值出现在气温回暖的第二次追肥后,排放量的最大峰值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稻麦轮作土壤N2O排放以麦季的排放为主,麦季N2O累积排放量在轮作周期中占三分之二。
王海云邢光熹
关键词:N2O排放小麦水稻施氮量
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状况被引量:81
2001年
报告了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地带的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研究结果。对苏州吴县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不同水体 ,不同形态无机氮的浓度及PO3-4 的浓度 ,对河水 ,湖水和井水中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比较了河湖水体氮污染的季节性变化 ,提出了减缓这一地区水体氮污染的对策。
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曹亚澄孙国庆沈光裕孙德玲
关键词:水体污染氮污染
南极苔原近地面CO_2、CH_4、N_2O浓度和通量的相互关系被引量:8
2001年
在南极苔原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近地面CO2 、CH4、N2 O浓度及通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天气条件对三种温室气体浓度日变化影响较大 ;在天气较晴稳及雪天条件下 ,CO2 与CH4、N2 O浓度日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 ;而在雨天这三种气体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整个夏季CO2 与CH4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而N2 O却与二者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另外 ,在雨、雪天气条件下CH4、N2 O通量日变化存在消长关系 ,整个夏季二者的通量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 ;南极苔原土壤对CH4主要起着汇的作用 ,对N2 O主要起着源的作用 .此外 ,CO2 浓度变化对苔原CH4通量有较大影响 ,CO2 浓度增加会适当减缓CH4汇的作用 。
朱仁斌孙立广邢光熹徐华
关键词:温室气体浓度排放通量氧化二氮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南极菲尔德斯半岛N_2O浓度对比被引量:5
2001年
1999与 2 0 0 0年夏季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进行了监测 ,分析了苔藓植被区 N2 O浓度季节变化特征 ;2 0 0 0年夏季该植被区 N2 O浓度均值为 ( 31 0 .7± 4.4)×1 0 - 9(体积百分比 ) ,比 1 999年的 ( 32 1 .9± 3.3)× 1 0 - 9约低 1 1× 1 0 - 9;阿德雷岛企鹅滩及其沙坝处N2 O浓度变化趋势与苔藓植被区相一致 ,浓度均值分别为 ( 31 2 .4± 5 .1 )× 1 0 - 9和 ( 31 2 .7± 5 .3)× 1 0 - 9,比 1 999年约低 9× 1 0 - 9;另外 ,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普遍比 1 999年低 ,但整体变化规律相似 :各考察站区 N2 O浓度普遍高于无人区 ;唯一例外的是企鹅聚集区 N2 O浓度却高于各考察站区 ,暗示了企鹅及其排泄物、人为源是南极大气中 N2 O主要的源。本文初步探讨了 N2
孙立广朱仁斌尹雪斌赵俊琳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
关键词:菲尔德斯半岛苔藓一氧化二氮温室气体
一种抽真空装置、真空取样瓶及抽真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真空装置、真空取样瓶及其抽真空的方法。该装置包括抽气机构、真空容器及与其密封配合的密封盖,在真空容器中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压盖板,它由连杆连接于密封盖外部的定位伸缩机构,密封盖与连杆之间以弹性密封管密封,...
谢迎新张淑利赵旭冯伟邢光熹
文献传递
轮作制度对水稻生长季节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0
2003年
通过盆栽试验(3次重复),研究了3种主要轮作制度对稻田水稻生长季节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小麦轮作中,水稻生长季节稻田N2O-N的排放量为4.2 kg·hm-2,显著大于双季稻-小麦轮作中早稻的排放量2.2 kg·hm-2;但两者的季节平均排放通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17和118μg·m-2·h-1.同时,两者都显著大于双季稻-小麦中的晚稻和持续淹水体系中的水稻生长季节稻田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7.0和42.1 μg·m·h-1.在前作为旱作小麦的2种水稻生长季节中,大于91%的稻田N2O排放量都集中在水稻生长前半期;在前作为水稻的晚稻生长季节中,稻田N2O排放量的91%集中在中期烤田及收获前水分落干阶段.轮作制度和前作水分状况极大地影响稻田N2O的排放.
熊正琴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
关键词:N2O排放轮作制度水稻田水分管理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土壤N_2O排放特征被引量:3
2001年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 ,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区土壤在夏季 2个月内N2 O的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晴天和雨天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温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在雪天 ,与温度的变化不一致 ;苔藓、地衣这 2种不同的植被土壤N2 O排放通量日变化基本一致 ;温度是影响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 ,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 ,干湿交替有利于N2 O的排放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3 .71 52kg ;地衣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2 .53 4 4kg .由此可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排放量虽然很小 ,但仍起着大气N2
孙立广朱仁斌谢周清赵俊琳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
关键词: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土壤排放通量一氧化二氮排放特征
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旱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被引量:58
2002年
就大田条件下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排放影响的研究表明 ,以N2 O N的平均排放通量表示 ,花生处理为 2 5 .9μg·m-2 ·h-1,显著高于大豆处理的 2 1.2 μg·m-2 ·h-1,以非豆科作物旱稻处理最低 ,只有 18.4μg·m-2 ·h-1;以N2 O N的季节排放量表示 ,大豆处理显著高于花生 ,二者又都极显著高于旱稻 ,分别为0 .77、0 .70和 0 .5 5kg/ha。结果还表明 ,以N2 O的排放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比表示 ,大豆、花生和旱稻分别为0 .6 5 %、0 .33%和 0 .13%。豆科作物N2 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非豆科作物 ,豆科作物是农田N2 O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施书莲沈光裕杜丽娟钱薇
关键词:氧化亚氮排放旱地豆科作物农田土壤温室气体
作物地上部氨排放及对大气氮沉降的吸收被引量:7
2009年
为研究作物地上部分氨排放以及对大气氮沉淀的吸收情况,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武运粳7号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扬麦15为例,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了水稻成熟期植株NH3排放和小麦植株直接吸收的大气沉降氮。结果表明,土培的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地上部植株成熟期排放氨氮(NH3-N)量约占当季总施氮(N)量的(0.50±0.21)%;收获后水稻植株不同部位15N丰度值以根部最高,茎叶次之,籽粒最低,这与植株体内养分的运移顺序变化一致;贫化15N小麦砂培试验测定的包括植株直接吸收在内的大气氮沉降数量为N(14.8±4.3)kg·hm-2,低于国外类似方法以其它作物作为研究对象的测定结果。
谢迎新张淑利赵旭邢光熹颜晓元
关键词:水稻小麦大气氮沉降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连续分级研究被引量:14
1992年
研究了土壤中稀土元素形态的连续提取方法,并对34个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土壤性质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对本方法作出初步评价。
朱建国邢光熹
关键词:土壤稀土元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