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仙
- 作品数:46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为研究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 (BTX A)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性下肢瘫的效果 ,将痉挛型下肢瘫患儿1 2 0例均分为 3组 ,均采用国产BTX A进行痉挛肌肉局部注射 ,用量 :1组 1U/kg ;2组 2U/kg ;3组 3U/kg。应用PRS法 ,评价治疗前、治疗后 2周各组间的疗效差异 ;随访 1、2、3、6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PRS指标明显改善 ,较大剂量组比较小剂量组疗效明显 (P <0 .0 1 )。治疗中及治疗后无 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提示 :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适当增加BTX A剂量 (≤ 6U/kg)比较安全 。
- 高宝勤杨伟力朱邦杰邓欣王雅洁邓亚仙田朝霞王桂芬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性瘫痪
- 儿童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的141例烟雾病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患儿中,男77例,女64例。发病年龄2—18岁[(9.50±4.06)岁],5—10岁为发病高峰,共71例(50.4%)。以缺血为首发症状者136例(96.45%),出血为首发症状者5例(3.55%)。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肢体无力[80例(56.7%)]、头痛[41例(29.1%)]、失语或构音障碍E24例(17.0%)],其他表现包括抽搐发作、面瘫、眩晕、眼部症状、感觉症状等。113例行DSA检查的患儿中,44例为颈内动脉末端病变,69例为颈内动脉末端合并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病变。56例(52.8%)患儿行间接血运重建术,39例(36.8%)行直接血运重建术,7例(6.6%)行直接+间接血运重建术,4例(3.7%)行血管栓塞术或病变血管切除术。未经手术治疗的患儿予保守治疗。结论儿童烟雾病多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起始部最常累及,DSA是确诊的首选检查。
- 邓亚仙高宝勤张东王伊龙徐娟玉杨伟力俞雅珍王拥军
- 关键词: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儿童
- 戊四氮致癎大鼠脑内脑红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邓亚仙高宝勤任建平尚爱加章军焰侯冰高艳张成岗
- 关键词:蛋白表达致痫大鼠戊四氮脑内神经元死亡脑红蛋白
- 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结局及预后因素的年龄差异研究
- 第一部分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医疗质量的年龄差异研究—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数据 研究背景及目的: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医疗质量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目前没有大样本的系统研究,尤其缺乏...
- 邓亚仙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预后分析年龄因素复发机制
- 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门诊随诊的96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羚羊角组和硫比利组,各48例。羚羊角组给予羚羊角治疗,硫比利组给予硫比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以及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羚羊角组的治疗有效率39例(81.25%)与硫比利组43例(89.58%)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羚羊角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3例(6.25%)显著低于硫比利组14例(29.17%)。治疗后两组的YGTSS评分(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能够较快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
- 武小娟杨伟力任守臣田朝霞邓亚仙俞雅珍高宝勤
- 关键词:羚羊角胶囊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A型肉毒毒素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活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索大鼠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活性及相关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B组、C组、D组。于实验前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H反射检测及运动功能评价,后以10%水合氯醛0.3 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行左侧L4、L5、L6限制性椎板部分切除后暴露背根神经节。A组、B组分别以A型肉毒毒素背根神经节注射,C组注射等容积(6μL)0.9%氯化钠注射液,D组不干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进行H反射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H反射测定: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A组大鼠左后肢H反射潜伏期、波幅较注射前均明显延长、降低(P<0.05,P<0.01);B、C、D 3组大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与注射前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较B、C、D组的相应观察时间点明显延长(P<0.05)和降低(P<0.01);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组间两两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Rivlin斜板实验: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斜板度数均较注射前为低(P<0.05);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第7天,第14天,A组斜板度数显著低于B、C、D组(P<0.05,P<0.01,P<0.01);注射后不同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斜板度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具有抑制脊髓反射环路,降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 高宝勤田朝霞梁云张绍东俞雅珍王雅洁邓亚仙田亚萍杨伟力王桂芬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背根神经节运动神经元
- CBTX-A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研究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副作用。方法选择1000例痉挛性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以每组肌肉2.5U/kg用量进行痉挛肌肉局部注射。应用PRS(physicianratingscale)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运动姿势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副作用。结果绝大多数患儿治疗后其PRS疗效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有效率为99.7%,P<0.01。除5例(0.5%)注射后短期内患肢无力外,其他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CBTX-A局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灵活、较少副作用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好方法。
- 高宝勤杨伟力王雅洁田朝霞邓亚仙
- 关键词:脑性瘫痪
- 56例拖吡酯不良反应文献及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托吡酯致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托吡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自1999年3月至2018年3月应用托吡酯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并上报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的患者,同时检索以上时间段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报道的中国患者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统计相应的ADR信息,将我院患者及通过文献提取出的病例信息合并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在18岁以下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为癫痫,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3个月内,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等,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和出汗减少最为常见,其次为厌食和体重下降,共有10例次严重ADR,其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比最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损害,无死亡病例,经减、停托吡酯后症状多能痊愈或缓解。结论在应用托吡酯时需关注患者有无过敏史、肾结石家族史等,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血氨、电解质、泌尿系B超等,一旦出现ADR表现应尽早诊断及治疗,保障安全用药。
- 郭芒芒孟进庄洁杨伟力高宝勤邓亚仙
- 关键词:托吡酯药品不良反应
- 甘露醇、能量合剂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发作频繁的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甘露醇、能量合剂联合抗癫痫药治疗发作频繁的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 111例发作频繁的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5 5例 ,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能量合剂、氟桂嗪及 1~ 3种适于发作类型的抗癫痫药治疗 ;对照组 5 6例 ,给于 1~ 3种适于发作类型的抗癫痫药及氟桂嗪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发作频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甘露醇、能量合剂联合抗癫痫药治疗发作频繁的小儿难治性癫痫 ,方法简便、易行 。
- 高宝勤胡长梅史增敏耿改芹俞雅珍邓亚仙
- 关键词:甘露醇能量合剂小儿难治性癫痫氟桂嗪
- 儿童烟雾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 目的 分析儿童烟雾病临床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对2002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经DSA 或MRA 确诊的141 例烟雾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1 例患者中,男...
- 邓亚仙高宝勤张东王伊龙徐娟玉杨伟力俞雅珍王拥军
- 关键词:儿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