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里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6篇震源
  • 3篇应力场
  • 3篇震源机制
  • 3篇构造应力
  • 3篇构造应力场
  • 2篇地震活动
  • 2篇滇中
  • 2篇震源参数
  • 2篇首都圈
  • 2篇全波
  • 2篇文安地震
  • 2篇小地震
  • 2篇发震
  • 2篇反演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震源
  • 1篇地震震源参数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央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13篇赵里
  • 6篇陈棋福
  • 3篇周仕勇
  • 3篇孙安辉
  • 3篇郑钊
  • 2篇张项
  • 2篇罗艳
  • 2篇郑斯华
  • 1篇宁杰远
  • 1篇李志坚
  • 1篇赵燕来
  • 1篇吴荣辉
  • 1篇周青云
  • 1篇周彤
  • 1篇韩建刚
  • 1篇田原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1990年中...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演推算1730年北京西郊地震的发震断层和滑动角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对1730年发生在北京西郊61 2级地震的破坏记录进行数字化,得到地震在地表造成的实际破坏的定量分布图像;使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出两条可能的发震断层——NE向的清河隐伏断层和NW向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在滑动角为0°和90°时,在地表产生的加速度的分布。通过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像与实际破坏程度定量分布图像进行拟合,推算出了两条可能发震断层在这次地震中的作用(权重)及滑动角,从而判断出此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是东北旺—小汤山断裂。为增加结果的可信度,文中还讨论了不同的地表破坏程度数据化模型对拟合结果的影响。
周青云周仕勇陈棋福赵里郑钊
关键词:历史地震有限差分震源参数
中国东北地区高精度相速度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利用均匀布设于中国东北地区的48个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所收集的5年期宽频带远震数据,利用双台法手动挑选出68642条高质量的面波频散曲线,并合成为1088条纯路径平均频散曲线.结合东北地区的密集流动台阵得到的背景噪声相速度频散曲线,本文反演得到了东北地区瑞利波各向同性相速度及方位角各向异性图像.长时间搜集并经过严格筛选的相速度频散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结果的分辨率.短周期各向同性相速度结果主要受控于浅部结构,各大盆地均明显地表现为相对低速,而山区则为相对高速.40 s左右的相速度图像显示松辽盆地西北角有明显的高速.60 s以上图像中,松辽盆地分为较为明显的南北两部分: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略低,且有明显的北西—南东向方位角各向异性;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偏高,且方位各向异性不明显,可能说明盆地北部100 km以下存在速度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地幔,而南部该深度范围似乎对应高速、流动性较弱的地幔.结果似乎表明,松辽盆地西北角可能仍然存在不太厚的完整的岩石圈,但其他区域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区域内各大火山区在相速度图像中均显示为相对低速,长白山下方在短周期到长周期图像中均显示为较强的低速;五大连池火山群从25s到60s存在较明显低速;大兴安岭—带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群的低速可延伸至120 s.同时,五大连池、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在60~100 s的范围内的低速"根"通过松辽盆地下方各向异性为北西—南东向的低速结构与东部长白山火山的低速"根"相连,显示区域内的新生代火山活动很可能与长白山下方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田原C.P.Legendre周彤韩建刚吴梦羽赵里宁杰远
关键词:相速度各向异性岩石圈软流圈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正>1988年11月6日发生的澜沧-耿马双主震型地震(M=7.6,7.2)是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到目前为止记录到的中国大陆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本研究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的CDSN长周期体波和面波的记录,用理论地震...
郑斯华赵里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利用简化了的、最大振幅比方法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程序,计算了北京及邻区1983—1987年所记录的129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两组节面的走向是互相垂直的;P轴和T轴都近似于水平;P轴大多数分布在北东—南西向,T轴大多数分布在北西—南东向。 结果表明,近几年北京及邻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较为稳定,未发现该区的平均节面解有显著变化。这说明该区域构造直力场仍处于水平分量占优势的北东向压应力和北西向张应力作用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因此,本方法可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
吴荣辉梁尚鸿赵里赵燕来
关键词:小地震震源机制构造应力场
滇中次级块体及邻区构造应力场被引量:1
2018年
滇中次级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菱形块体南部,受北东向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北西向则木河断裂带、南北向小江断裂带和北西向红河断裂带所围限,内部发育着多条活动性较弱的近南北向断裂,包括元谋—绿汁江断裂、易门断裂和普渡河断裂等。青藏高原与周边块体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地震活动,该区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此外,一些学者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存在物质流动的通道,该地区是研究大陆地震孕育背景和动力过程的一个典型区域。
罗艳赵里田建慧曾祥方
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构造应力场滇中青藏高原东南缘安宁河断裂带地震活动
首都圈地壳精细结构的全波地震层析成像反演
1.研究区域首都圈地区位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块体,地质条件复杂,经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中、新生代以来的改造,多种构造体制的叠加、复合等作用,形成了山川、裂谷、平原等风格各异的次级构造单元,存在着以张性正断层为主的北北东向或...
孙安辉陈棋福赵里
用P波初动波形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以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文安地震为例,拓展了基于P波初动波形和区域格林函数库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格点搜索方法。通过利用P波初动及随后几个波动周期的波形信息,获取文安5.1级震源机制解。应用示例表明,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证实了利用P波初至后几个周期的波形信息自动搜索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张项陈棋福赵里孙安辉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格林函数
基于波形反演的首都圈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首都圈地区位于华北地块北部,包括燕山、太行山隆起区和华北平原三个构造单元。该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弧后伸展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能够为该
张项陈棋福赵里孙安辉
震源破裂过程的全波场波形研究:文安地震
<正>发生在北京时间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的文安5.1级地震(116.25°E、38.89°N),是自2001年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正式建成以来,发生在首都圈地区的最大地震。其有感范围波及首都圈大部分地区,北京市区...
郑钊赵里陈棋福周仕勇
文献传递
1989年10月大同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5
1992年
1989年10月18日夜间到19日凌晨的4个小时里,在山西大同附近接连发生三次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其中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日1时1分,震中位于北纬39°57′,东经113°51′,震源深度14km,面波震级 Ms=6.1.这次地震靠近北京,有感范围大,是华北地区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尽快准确地测定其震源参数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同地震的区域应力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长周期 P(?)波波形的拟合,
赵里李志坚郑斯华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震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