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葆珉
- 作品数:21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征服及其对中国西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从“9.11”事件后到伊拉克战争,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后冷战时期,世界不同文明到底走向冲突还是合作,则是争论的焦点。中国在复杂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民族团结,关键是要加强了解中华文明之下丰富多彩却又千差万别的区域文明。文章考察了唐、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西部的传播,分析了其传播速度之快的内因和外因,为研究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国家安全和“9.11”事件后中亚格局提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视角。
- 赵葆珉徐慧娟
- 关键词:伊斯兰教儒家文化西部大开发宗教
- 中国海权纵横
- 2014年
- 近代中国在西力东渐中演化为两栖国家。30年经济转型,中国具备了海洋国家的基本特征,海权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支轴进入了中国的战略视野。中国海权经略以欧亚大陆的绝对存在为背景,接受中美关系的和平框架约束。全球海权与欧亚大陆均势势成连动,在美国全球海权衰落的背景下,欧亚均势也将逐渐动摇。中国应在海洋战线保持战略克制,延缓美国衰落,迟滞大国力量转换的节奏,并推进战略西进,从而集结资源应对陆海均势的变化。
- 赵葆珉
- 关键词:欧亚大陆中国海权经济力量
- 回归欧亚大陆——中国大战略转型被引量:1
- 2012年
- 文明是地缘的产物,东西方文明观念根深蒂固的差异源于地理因素。数千年华夏文明始终作为一种整体性力量而存在,文明力量是中国的战略优势之一;过去200年,中国成功地消化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伴随着美国衰落,中国海上进取的门户洞开,固有的国家战略也开始复活;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克制,与美协作,实施大战略回归,而西部战略通道的开拓将缔造全新的欧亚世纪。
- 赵葆珉
- 论中东战争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影响
- 2013年
- 作为后起的西方强权,美国缺乏昔日欧洲殖民帝国的财富优势,不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并无偿获取财富,而是以自身资源无偿为全球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美国中东霸权也同样包含着这一缺陷。连绵的中东战争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而中东剧变、中东国家主体意识增强和伊斯兰势力的崛起,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在利比亚战争中退居二线以及在叙利亚危机中不愿出兵干预,表明美国中东霸权已经走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 赵葆珉
- 关键词:美国中东政策美国外交大国兴衰叙利亚危机
- 论中美全球战略利益的兼容性与中美中东合作
- 2012年
- 中美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但双方的安全竞争具有低烈度性,处于可控范围内;在中东地区,中美战略利益存在结构上的互补性,双方在防扩散、反恐、反海盗、维护自由通航、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维护海湾等中东国家的局势稳定等方面,尽管存在分歧,但拥有共同利益和认知。中东既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战略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的支点和平台。未来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协作将继续在结构性互补的框架下展开。双方需要以开展中东热点外交为抓手,拓展中美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兼容性,使全球视野下的中美战略合作拥有更加稳定的平台。
- 赵葆珉
-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
- 侧翼大国的战略悲剧——秦帝国的兴衰与美帝国的浮沉
- 2013年
- 获得霸权的国家多出自侧翼或边缘地带,它们通常拥有攻守自如、坐观成败的超然地位,但侧翼大国似乎不能建立持久、稳定的霸权秩序;侧翼大国的成功养成根深蒂固的刚性原则,并形成战略沉疴;历史上秦帝国与美国都未能避免瓦解或失败的结局;侧翼大国上升为中心强国时所具有的地缘优势逆转,要建立持久稳定的统治秩序需要克服地缘上的不利,并作出明智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安排;大国被其地缘与历史所限定,秦帝国与美帝国的命运正是这一地缘铁律的最好例证。
- 赵葆珉
- 关键词:大国兴衰宪政体系
- 国际格局变化与奥巴马新政下的美国中东政策被引量:1
- 2009年
-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 赵葆珉
-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美国外交美国中东政策
-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台湾
- 2009年
- 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其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冷战以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几经变迁,但始终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台海统一必然触动美国霸权,台海统一同时是中国复兴的战略基点。随着马英九当选与台独势力衰落,而两岸寻求和平共存,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可能被迫再度调整,退出两岸纷争。维持台海现状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有必要重估台海形势,将统一适时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完成统一之后,中美关系才能向正常的大国关系过渡。
- 赵葆珉
- 关键词:经济融合两岸统一
- 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反恐战略评估被引量:2
- 2011年
-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反恐战争重心转移到阿富汗。与小布什不同,奥巴马反恐面临三重挑战,即振兴国内经济、结束反恐战争以及应对新兴大国群体的崛起。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奥巴马增兵重蹈前苏联覆辙,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伊拉克战争的混乱局面继续在阿富汗延续,成为消耗美国力量的另一大困局。2010年中期选举败北之后,奥巴马的权力基础被削弱。在反恐战争第二个十年,阿富汗战争与美国经济的衰弱一道将继续加速美国在全球的衰落。
- 赵葆珉
-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反恐战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霸权
- 美日同盟的裂痕被引量:5
- 2005年
- 美日同盟一直是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但这一同盟建立在美国的军事控制上,以牺牲日本的自立为前提。冷战后美日同盟重新定义,有不断强化的趋势。然而在这种表象之下,潜藏着美日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日本寻求独立外交与防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的崛起以及中日经济的融合为寻求自立的日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日本的未来在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寻求和解。
- 赵葆珉
- 关键词:美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