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检测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前C区
  • 1篇转录
  • 1篇转录酶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方法
  • 1篇反向杂交
  • 1篇反转录
  • 1篇反转录酶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启东肝癌防治...
  • 1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屠红
  • 2篇陈陶阳
  • 2篇吴燕
  • 2篇赵芝梅
  • 2篇甘愉
  • 1篇金晏
  • 1篇王金兵
  • 1篇钱耕荪
  • 1篇项永兵
  • 1篇张亚玮
  • 1篇朱宇
  • 1篇樊春笋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编码区核苷酸变异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y)一多聚酶(polymerase,P)基因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区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2例肝癌患者及20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慢性HBV携带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病例一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PCR法扩增HBV-P基因的RT区,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探讨该区域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HBIT-P基因RT区共有3个位点发生突变T895A、A904T和C955T,它们在肝癌组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5%坩37.1%(P=0.034)、5.4%VS1.0%(P=0.011)和5.4%vs1.5%(P=O.030)。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895A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ratio,0R)=2.23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30~4.044,P=0.008]。A904T和C955T虽有增加肝癌风险的趋势(OR=6.523,95%CI:0.838~50.733和OR=2.904,95%C7:0.599~14.0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A904T和C955T中有一项为阳性的发生率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9.4%和2.5%(P=0.003),经多因素调整后统计显示,与肝癌具有相关性(OR=4.145,95%CI:1.170~14.681,P=0.028)。结论:邯V-P基因RT区存在着与肝癌发生相关的突变。
高付敏吴燕赵芝梅金晏钱耕荪陈陶阳张亚玮王金兵甘愉项永兵屠红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DNA突变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反向杂交检测肝癌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与目的: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前C区G1896A和G1899A突变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HBV前C区突变的反向杂交方法,并应用于检测江苏省启东地区HBV DNA前C区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合成HBV DNA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特异性探针,通过优化条件建立特异、敏感的杂交体系,并与直接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启东100例肝癌和100例慢性HBV携带者(对照组),分析HBV DNA前C区突变与肝癌的关系。结果:反向杂交对血清样本的最低检测下限为HBV DNA 103 copy/mL,检测混合感染时比直接测序更占优势,混合株中10%以上的突变株均可被检测。启东地区HBV DNA前C区G1899A突变与肝癌高发具有相关性(P=0.000, OR=4.846, 95%CI:2.240~10.485),而G1896A突变未见其相关性。结论:反向杂交检测HBV DNA前C区突变方便、快速、准确,可有效监控肝癌的发生,适合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赵芝梅朱宇吴燕樊春笋陈陶阳甘愉屠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反向杂交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