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3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廊坊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2013年 患者女性,64岁。主因尿频、夜尿增多1年,症状加重10天,发现下腹部包块3天伴腰痛入院。绝经已22年。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通畅,后壁点状出血,宫颈轻度糜烂,前穹隆饱满。 高玉霞 孙向华 赵秀娟关键词:卵巢 鳞状细胞癌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外展角数值,探讨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选择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冠状位图像,进而分别测得两侧髋臼外展角。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找到规律。结果 MSCT法检测髋臼外展角结果如下: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至90°时,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说明此状态下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的稳定性也最佳。性别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的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不同性别之间的髋臼外展角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不大,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李颖 耿左军 赵秀娟关键词:髋臼 外展角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的前倾角及外展角 2015年 目的通过MSCT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最大平面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数值,探讨其与骨盆倾度的相关性,以便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的置入角度.方法: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作为研究对象,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组重建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改变骨盆倾度,模拟非生理状态,把骨盆依次进行10°-90°的倾斜(以100为间隔),分别测得两侧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结果:当骨盆倾度从10°-90°时,前倾角随之减小,呈线性相关,R2=0.997,P〈0.05.当骨盆倾度从10°-70°变化时,外展角逐渐增大,当骨盆倾度从70°-90°变化时,外展角又逐渐减小,变化呈抛物线样改变.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稳定性最佳.结论: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准确测量髋臼两角的数值,找出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随骨盆倾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临床THA手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有效的依据. 李颖 耿左军 赵秀娟关键词:MSCT 髋臼 前倾角 外展角 血清DKK1及白细胞介素-6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细胞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利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DKK1、IL-6、AFP水平,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参数与血清指标水平相关性,比较血清DKK1、IL-6、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血清DKK1、AF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DKK1、IL-6、APF水平不因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发生明显变化(P>0.05);但与Child-Pugh A级相比,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IL-6、AFP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DKK1、IL-6及AFP对肝细胞癌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0.0%(8/16)和43.8%(7/16),而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7.5%(14/16),与DKK1、IL-6及AFP检测比较,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敏感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KK1及IL-6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赵秀娟 金大鹏 张小云 刘泽林 孙向华关键词:DKK1 IL-6 AFP 肝细胞癌 低分子肝素钙改良皮下注射抗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改良皮下注射抗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接诊且需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48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改良皮下注射方式,对照组48例患者则仅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DP)、凝血酶原时间(P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Gm-AD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硬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流程应用于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治疗的患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确保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金大鹏 王文丰 赵秀娟 王海燕关键词:皮下注射 抗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前倾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计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前倾角数值,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本研究选择100例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重建出水平位图像,进而算出前倾角,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前倾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从中找到规律。结果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加至90°时,前倾角随之减小,变化曲线呈线性相关,拟合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4613x+40.922,R2=0.9971,线性良好。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的前倾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髋臼的前倾角与骨盆倾度呈线性相关,性别因素对髋臼前倾角的影响不大。髋臼前倾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手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李颖 耿左军 赵秀娟关键词:髋臼 前倾角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临床研究 李颖 赵秀娟 赵启利 陈光 王秋艳 徐伟华 邢国宽 该项目选取行骨盆CT扫描的患者100例(两侧200个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0-50岁。实验仪器为东芝Aquilion one。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骨盆倾斜,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分别记录...关键词:关键词:骨盆 髋臼 三维重建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LR4、TGF-β1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CHB、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选择的33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验血清IL-17、TLR4、TGF-β1水平,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健康人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64.42±32.53)pg/ml、(271.54±33.71)pg/ml和(64.18±5.52)ng/ml,血清TLR4水平分别为(5.81±0.83)pg/ml、(37.41±6.05)pg/ml和(1.07±0.13)ng/ml,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3.67±0.42)pg/ml、(7.82±1.07)pg/ml和(1.61±0.07)ng/ml,差异明显(P<0.05);19例Child-Pugh B级血清IL-17、TLR4和TGF-β1水平分别为(231.38±28.67)pg/ml、(18.61±2.87)pg/ml和(5.76±0.52)ng/ml,16例C级患者分别为(301.72±32.72)pg/ml、(39.47±6.82)pg/ml和(9.42±1.27)ng/ml,均明显高于17例Child-Pugh A级患者【分别为(204.53±26.57)pg/ml、(4.72±0.71)pg/ml和(3.18±0.34)ng/ml,P<0.05】;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发现S0 8例、S1 42例、S2 43例、S3 19例、S4 52例,血清IL-17、TLR4、TGF-β1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严重而升高。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LR4、TGF-β1和IL-17水平升高,对诊断和指导治疗可能有帮助。 赵秀娟 金大鹏 张小云 刘泽林 孙向华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TOLL样受体4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7 抗病毒与根治切除术联合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抗病毒与根治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8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根治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结果:①观察组术后1周的ALT、ALB、PA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有7例,发生率为17.9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抗病毒与根治切除术联合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秀娟关键词: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 抗病毒 肝包虫病1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性,70岁,回族。体检发现肝占位半年。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未到过寄生虫病流行区及牧区,但家中养羊已近10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功能检查正常。B超示肝左外侧叶囊性包块,肝包虫病可能性大。病理检查巨检:肿物及其周围少许肝组织20 cm×16 cm×10 cm大小,切面呈多囊性,囊内见清亮液体及多个透明小囊(图1)。 孙向华 高玉霞 赵秀娟关键词:包虫病 病理诊断